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钻研医术创新技术 助聋哑儿告别无声世界

2014-01-14 10:22:26厦门日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769

   李华伟教授(左一)带队查房。


   李华伟教授和第一医院专家一同为患者施行高难度手术。


   【名词】


   双主任制


   是市卫生局为解决公立医院引进高层次卫生人才难题而采取的一种柔性引才模式,医院某科室在聘任本院主任的同时,聘任从院外柔性引进的学科带头人、国内知名专家同时担任这个学科的主任,全面负责该学科的发展。

   【人物名片】

   >>李华伟:
   1963年出生,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上海市领军人才和优秀学科带头人。
   现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听觉及言语疾病科主任,上海市人工耳蜗工程中心主任。曾担任哈佛大学附属麻省眼耳医院研究员。长期从事听觉医学的临床工作,重点研究致聋机制、听觉损伤和修复。在临床领域擅长耳显微外科手术、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镫骨手术、面神经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等。临床研究成果面神经三维重建及测量在本学科权威杂志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的封面刊出。科学研究的主要业绩包括发现内耳干细胞,揭示了毛细胞再生根源;成功诱导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毛细胞;成功分离耳蜗高增殖活性细胞及调控内耳前体细胞增殖和分化等。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上海市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和卫生部重点课题基金等项目资助,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自然-医学、美国科学院学报、分子医学进展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了听觉医学相关研究论文46篇。

   【链接】

   第一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耳鼻喉专科,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厦门市医学重点学科。科室额定床位78张,实际开放床位93张,年门急诊量达15万多人次,年手术量达5200多例次,年收治病人数达3500多人次,学科影响力辐射至闽西南地区及周边省份。
   学科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柔性引进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博士生导师、国内知名耳科专家李华伟教授任科室主任,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导1人、硕导1人,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8人,博士6人、硕士14人。
   学科目前已相继形成耳科、鼻科、咽喉科、头颈肿瘤外科及颌面外科等五个三级学科及激光喉显微外科、鼾症外科、甲状腺外科、耳鸣及眩晕诊疗等多个特色亚专科,建成临床听力学检查室、内窥镜检查室及睡眠呼吸障碍检查室,形成了以头颈肿瘤综合诊治、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侧颅底及鼻颅底外科、鼾症综合治疗及甲状腺外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科。


   再过几天,吴小贝(化名)即将迎来全新的有声世界。因为双侧先天性内耳畸形,3岁的他已经极重度耳聋,基本上没有听力,只能靠观察唇形来猜测别人说什么。上个月18日,吴小贝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术。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来自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李华伟教授亲自操刀,为他植入一枚进口人工耳蜗。整个手术进行得十分顺利,耗时不到1小时,术后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术后1个月是电子耳蜗开机的日子,届时,吴小贝就能恢复听力,可以像正常小孩子一样听妈妈讲故事、看他喜爱的动画片。
   吴小贝是李华伟教授加盟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后手术治疗的第二个患者。早在去年10月份,李教授为突发性双侧耳聋的蔡女士成功植入一枚国产人工耳蜗,帮她结束了痛苦的无声生涯。这也是厦门首例国产人工耳蜗植入术。
   担任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的同时,李华伟仍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工作。但是,他的职责绝不仅仅是偶尔飞到厦门做几台高难度手术,而是要带出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让厦门的老百姓不用辗转外地,在家门口就能解决耳鼻喉的疑难杂症。
 

  1
   “双主任制”为学科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近两年,厦门市卫生局实施以“双主任制”为重要抓手的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发挥名医名师引领作用,构建人才和学科“造血机制”。所谓“双主任制”,是市卫生局为解决公立医院引进高层次卫生人才难题而采取的一种柔性引才模式,医院某科室在聘任本院主任的同时,聘任从院外柔性引进的学科带头人、国内知名专家同时担任这个学科的主任,全面负责该学科的发展。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全市率先推行“双主任制”,先后引进了内分泌糖尿病科主任李小英教授、血液科主任韩明哲教授、内镜室姚礼庆教授,推动了相关学科快速发展,此次李华伟教授的加盟,又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正如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姜杰所说,“在推行‘双主任制’学科的选择上,医院并非盲目的,而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选择的专科原本就有一定的业务水平,在省内、市内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双主任制’引进的大牌专家担当起与国内、国际一流水平沟通的纽带作用,进一步打造学科的高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闽西南规模最大的耳鼻喉头颈专科,诊疗量位居全省第二位。李华伟教授担任科室主任后,带来最新的理念和技术,必将推动学科建设跨上新的台阶。


   2
   人工耳蜗植入,助聋哑儿告别无声世界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刺激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听觉功能。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语音学、电生理学、材料学、耳显微外科学的发展,人工耳蜗技术日趋成熟,已成为治疗重度聋至全聋的常规方法。
   人工耳蜗植入术为众多聋哑儿童带来希望。儿童做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最佳年龄为12个月-5岁。李华伟介绍,对于聋哑儿童,早期植入人工耳蜗,70%的人可恢复正常听力。“上海以前有一二十所聋哑学校,随着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开展,很多儿童成功告别聋哑生涯,重返有声世界。现在,上海的聋哑学校只剩下一两所,仅为原先的1/10。”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也适用于成年人双耳重度或极重度聋患者,成年人语后聋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经过短时间的适应不需要言语训练就可以进行言语交流,重回有声世界。
   在蔡女士之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曾在闽西南率先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先后做过50多例。这次,李华伟为吴小贝植入的是最新型的人工耳蜗,可以防水,患者戴着人工耳蜗,淋雨、游泳都不怕。而且,李华伟在手术中保留了他内耳残留的毛细胞,这也就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他的残存听力,耳蜗开机后,电信号刺激这些残留的毛细胞,对听觉神经的存活有很大帮助,这对他日后的听力重建和恢复有着重要意义,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当然,要在术中保留残存听力,对手术者的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事实上,现在很多医院都在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但有的并发症并不少见,严重的还会引发感染最终不得不取出耳蜗,或是手术中损伤了面神经,患者听力虽然恢复了,但眼歪嘴斜,面瘫了。“人工耳蜗植入术是一种操作十分精细的外科手术,要求术前全面检查、准确判断,术中操作娴熟精细,而这些都需要丰富的经验。”李华伟说。


   3
   量身“验配”助听器,听得清晰又舒服


   除了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李华伟还将把人工镫骨手术、中耳癌手术等高难度技术带到厦门,同时严格执行临床路径,推行耳聋、耳鸣、中耳疾病、侧颅底肿瘤,头颈肿瘤等疾病的规范化治疗。据了解,镫骨是人体最小的骨头,在声音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人工镫骨手术对治疗传导性耳聋等疾病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今年,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还要开展更精准的听力检测服务,推行科学合理的听力补偿策略,为患者量身“验配”助听器。“不少人花费数千元甚至数万元买了助听器,但不肯佩戴,放着浪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先前的听力损失检测不够精准,就像配戴眼镜度数不准确,戴着不舒服。”李华伟解释说,同样的助听器,“验配”匹配与否,效果差别很大。助听器如果“验配”不准确,患者戴着容易耳鸣,噪音也被放大,感觉很难受。“现在助听器‘验配’已进入数字化时代。我们要通过精准的检测,为患者量身‘验配’助听器,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能听得清楚、听得舒服。”
   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执行主任骆献阳介绍,第一医院新的门诊大楼建成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将搬迁至新大楼,到时候,门诊规模将扩大,其中听力学的人员将增加一倍,检查室也将扩增一倍。这都为新技术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4
   再上台阶,建成省内一流耳鼻喉专科


   作为医院柔性引进的高端人才,李华伟不仅要着力提升科室的专业技术,还肩负着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的重任。对此,李华伟早已成竹在胸。
   “过去人们有一种误解,总认为耳鼻喉在医院里属于小科室,比较边缘化,其实它涉及的病种非常多,是个大学科。就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年的诊疗量突破15万人次,一年住院量3500多人次,手术量在这样一所大型三甲综合医院几十个科室中能排到第二位。”
   对于科室发展,李华伟心中已经绘就一张“蓝图”。首先是人才培养。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目前科室人才力量比较雄厚,有6位博士、14位硕士。李华伟引导科室每个医生根据各自特点选定发展方向,分出耳、鼻、咽喉、头颈肿瘤、颌面等五个三级学科,做到“术业有专攻”,让每个人都能做学术型医生,既掌握临床诊疗技术,又能从事相关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同时,李华伟将借助自己现有的资源,帮科室争取到一些国家级的重点科研项目,推动医生用基础研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争取近一两年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文章。
   “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本身的实力就很好,现在要更上一个台阶,争取建成省内一流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并向国内本领域最先进的学科看齐。”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057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