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时节水鸭母炖汤降燥
商报讯(陈淑君 实习生 毛月清 李小明 通讯员 高树灼)8月23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过了处暑节,夜凉白天热”,“处暑”代表着炎热的暑天即将结束,专家提醒,此时气候逐渐变得干燥,要当心“秋燥”伤人。
第一医院中医科黄献钟副主任介绍,立秋后,到中医科就诊的患者中,肝火旺、口腔溃疡、头部胀痛者明显增多。虽然从气象学上说,厦门还没有真正入秋,夏季暑热未消,但秋季的干燥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人们经常会感觉燥热,所以,此时养生的重心应放在润燥上。
黄献钟指出,百合、银耳、芝麻、核桃、甘蔗、牛奶、蜂蜜能润燥养肺益气,此时可以多吃。而辛辣油炸的食物则要少吃。此外,由于处暑时节人的中气不足,要尽量少吃萝卜(不包括胡萝卜)。
民间有“处暑前后吃鸭子”的传统,不过,吃什么鸭子、如何吃也有讲究。黄献钟介绍,此时最合适吃的应该是“水鸭母”,而不是番鸭。“水鸭母味甘性凉,清热、生津、养阴,而番鸭则是热的。”
做法上,水鸭母最适宜用来炖汤,阴虚体质的市民可以加一些枸杞,胃寒的市民不妨加一些姜片或虎尾轮。“姜母鸭比较上火,这时候不宜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水鸭母性质平和,但痰湿很盛的患者要少吃。
【医生提醒】
少吃辛辣防上火 早睡早起防“秋乏”
商报讯(记者 陈淑君 实习生 毛月清 李小明 通讯员 姜美廷)“立秋过后,因为不注重饮食‘上火’而前来求医的患者不少。”174医院中医保健科李月医生告诉记者,此时除了防“上火”之外,还应早睡早起,防“秋乏”。
21岁的吴小姐平时喜欢吃火锅和辛辣的食物。上周末,她邀好友吃火锅,没想到第二天就“上火”了,脸上长出许多痘痘,喉咙也发痒难受。
“最近很多人吃了辛辣食品后长痘痘、疖子、痱子。”174医院中医保健科李月医生说,立秋已过,市民在饮食上应注意以甘润为主,少食辛辣,多吃冬瓜、丝瓜、白薯等食物。
对于“秋乏”,李主任表示,夏季人体过度消耗能量,到秋季就容易显出疲态。建议此时应早睡早起,老人要坚持午睡;饮食宜清淡,不吃或少吃辛辣的、烧烤的、油腻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要加强锻炼,可登山、散步、做操等,平时多伸伸懒腰也有助于防“秋乏”。此外,还可以在室内养吊兰、芦荟等植物来改善环境。
入秋后,昼夜温差开始变得明显,市民到下半夜时要注意盖被子。幼儿皮肤比较敏感,家长要让孩子多吃甘润食品,不要给孩子用润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