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困惑 就到“谈心室”说说
厦门九中举办心理漫画展,受到学生的欢迎。
【核心提示】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复杂转型,大众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显露,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市委、市政府把“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灵”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来抓,在全市各中小学校、社区广泛深入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总结出“校园心理剧”、“校园心理漫画”、“社区谈心室”、“心理咨询热线”等创新有效的做法,打造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区为平台”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形成独特的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品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并因此获得首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桂冠。
心理教育从校园抓起
心情不好,打个电话就有人耐心倾听;学习累了,有地方可以肆意玩耍;遇到困惑,专业人士帮助分析化解……在厦门,18岁以下的青少年有了心理问题,都能随时随地免费获得指导与帮助,这得益于我市构筑起的市、区、社区(学校)未成年人三级心理维护网络。
在金尚中学读书的小钰,最喜欢大课间活动时间。她说:“边游戏,边锻炼,身心得到彻底放松,还能培养团结、竞争意识。”原来,这是金尚中学集结全校师生智慧,创设的一套符合中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的“心理特色体育大课间”活动,颇受师生欢迎。这是厦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些年来,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长大,许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学生考试多、作业多、学习压力大,种种原因使一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心理困扰。
针对这种情况,从1999年开始,我市就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和文明学校评估范围,以日常教学为主渠道,以实践活动为重要载体。校园成为关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源头阵地。“校园心理剧”、“悄悄话室”、“校园心理漫画”、“家校互助小组”、开设心理漫画画廊……同学们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获得启迪,逐渐化解自身心结,提高心理素质。
2001年以来,“中小学心理健康夏令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月”在全市中小学校普遍开展。目前,全市共设立59所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学校,并为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提供政策支持,这对中小学校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开创了新路子。
拓展延伸构建三级网络
在思明区深田社区,居民常能看到许多面带笑容的孩子从社区“悄悄话室”中走出来。像这样为未成年人释疑解惑的“社区谈心室”、“心理咨询室”在厦门大部分社区普遍设立。“社区谈心室”每周定期免费开放,进行预约式服务、上门服务或电话咨询答复,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和生理上的困惑。内厝社区还配合“谈心室”启动了全省第一个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网站“阳光热线”,方便一些不愿意当面咨询的青少年。我市“社区谈心室”活动于2003年被中央文明办收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新方法100例”一书。
今年5月,驻地某航天测控站的“知心姐姐”走进集美灌口中心小学,与孩子们面对面聊天。这项活动从1992年开始至今已整整20个年头。20年来,部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知心姐姐”活动却从未中断。
上周六,在海沧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玉香开设了一场《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讲座,这是辅导站自8月3日揭牌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二场心理健康讲座。温馨舒适的环境,全面多样的功能,让孩子和家长改变了以往对心理辅导站的看法。
“老师您好,我的孩子最近不爱学习,周末喜欢把自己关在屋里,咋办?”……依托市教科院设立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国辅导中心厦门辅导站的电话常常响起,心理咨询师经常帮助家长和学生进行心理调适。而团市委开通12355法律心理咨询服务平台,经常组织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及社会志愿者组成“阳光小分队”,开展各种形式的“大手拉小手”法律心理辅导实践活动。
来厦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重要。因此,我市在来厦务工人员集中的工业区里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关怀、促进这些孩子的共同成长进步。
和风抚心扉,细雨润无声。经过多年努力,全市六个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已全部建立,一个覆盖市、区、社区(学校)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在全市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地为未成年人筑起健康成长的防护堤坝,让他们心有阳光,快乐成长。
本组文/本报记者 陈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