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手足口病每天要检查孩子皮肤
当前我国手足口病已经进入了流行期,我市疫情形势也十分严峻。根据专家预测,5-6月是我市手足口病防控的关键期。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大多数情况下,通过一个自然的周期,7天到10天可以自愈。少数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可能并发脑炎、肺炎等疾病,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如果救治不及时,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手足口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其传播途径比较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的分泌物、被污染的手以及其他日常用品传播。成人一般不发病,但是也会被感染,也会传播病毒。
我市卫生部门指定全市6家综合实力较强的医疗机构(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中山医院、市中医院、翔安同民医院)作为手足口病救治的定点医院,负责集中收治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并对于重症患者提出了四集中原则,即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患者、集中力量进行救治,提高现有医疗资源的有效使用率,同时能够最好和最大限度地保证救治质量和救治安全,减少死亡率。还有,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防止在医院内发生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防治问答
1.为什么会出现死亡病例?
手足口病也有死亡病例发生。导致疾病死亡的原因除了疾病的性质外,还有病人的救治时机等原因。对起病急、病程进展迅速的疾病,救治的时机比救治的技术更重要,手足口病死亡病例从发病到死亡往往仅两三天。有效把握病人的救治时机,将为临床救治提供有利的条件。“病初起,快就医”,对防止手足口病的重症化和死亡至关重要。
2.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由于该病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可以在外环境存活较长时间,隐性感染和不典型的轻型病例多,加之不良卫生习惯,因此容易发生流行或爆发。
3.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手足口病病毒对热和紫外线敏感,因此只要做到“洗净手、吃熟食、喝开水、晒衣被、勤通风”,就可以避免或减少手足口病病毒的感染。具体地说,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4.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出现精神差、呕吐等症状,医生要求住院治疗,家长要积极配合。患儿生病后不要上幼儿园,避免重复感染和传给其他儿童;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或和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高烧、昏睡、肌肉或身体抽搐、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此外,很多疾病都会在手足部位出现水疱,包括汗疱疹、单纯疱疹、水痘、蚊虫叮咬性水疱、服药后引起的过敏性水疱等,这些疾病比手足口病更常见。
5.手足口病会得两次吗?
手足口病的致病病毒为肠道病毒,但肠道病毒的家族包括柯萨奇病毒、埃柯病毒、肠道病毒71型等多种病毒,仅柯萨奇病毒就有十余种血清型,每种病毒或同一病毒的不同血清型都可导致手足口病。因此一个儿童可能得两次手足口病。
6.手足口病会不会留有后遗症?
轻型病例不会留有后遗症,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大多数也能顺利康复。极个别的延误治疗的患儿可能会留有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后遗症,如肢体运动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