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到底是人吃药,还是药再“吃人”

2010-05-18 10:03:26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1145

  出厂价只有15.5元的癌症辅助药物芦笋片,在湖南湘雅二医院销售价格竟一度高达213元。这虽然令人瞠目,却并非孤例,关于药品加价率之高,近年来报道评论皆不鲜见。其中或许有重重黑幕,正让人联想起山西疫苗等一系列事件。

 

“人吃药,药吃人”

 

  近日还有一条新闻,我国剖腹产率高企,一些地方的医生不顾孕妇的身体状况,不做省钱的顺产,而鼓励其做剖腹产。这倒和药品加价的新闻相似:投标报价指导价越高,利润空间越大,医院自然愿意用。这两条新闻都指向一个方向———金钱至上,医德沦丧。这正是高药价被我们长久诟病的原因。

 

  尽管我国先后24次下调药品价格,可药价依然难降,显然是因为医药公司的各级利益链存在,利用职务之便贪污腐败的,也不乏人等。这次,人们还是要说,用病人急需的药品来赚钱,这不是趁火打劫是什么?简直是药吃人,不是人吃药。

 

  药吃人是一方面,但究竟是什么让药吃人?利益驱动是存在的,但我们可能没想到的是,不但是患者不满意高药价,医院与医生也未必就愿意如此。有时候,病人的身体与知情权固然重要,但对医院来说,入不敷出的代价未免也太高了。

 

  正所谓,按下葫芦起了瓢,羊毛出在羊身上。以药养医才是问题的根源。有报道称,广州某三甲医院,去年总收入30亿元,小有盈余,而其中药品利润占总利润的一半———药品撑起了该院的半边天。今年初,北京8家医院进行的成本核算显示,其医疗项目总收益呈现较严重的亏损状态,亏损主要出现在门诊费、挂号费、住院诊疗费等方面,而化验费和检查费则为盈利———联想到此前医生让病人重复做CT的报道,我们不难猜出,为何化验和检查两项才能赚钱,医生也是穷尽了所有赚钱的可能性。

 

  试想,如果医生靠卖药而非医术谋生,那还有多少医生会潜心钻研医术呢?从何时起,我们医务从业人员的尊严与患者的健康,能不再被置于高药价的威胁之下呢?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28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