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全市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向纵深推进
2017-08-18 10:03:20人民网佚名查看次数:369
“看村医方便又实惠,我不用再跑去大医院了。”正在村卫生室拔罐的村民李军感慨地说。过去不少群众认为,基层卫生机构“小病不用去,大病治不好”,很少“光顾”。
近年来,南宁市积极探索全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组建,促进医疗机构跨行政隶属关系纵向联合,优化配置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着力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城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
县乡医疗一体化
破解群众“看病难”
“现在只要一个电话,家庭医生就会上门服务,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很好的医疗服务,真是太方便了。”刚从“家庭医生”手里接过药的上林县村民蓝振德说。据了解,上林县推行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制度,过去的“看病难”变为了“随时看”。
“培训更多了,和上级医疗机构的交流多了,患者对我们的信任也提高了。”在上林县基层医务人员小韦眼里,上林县推行的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让医务人员由“业务荒”变成“双提升”。
上林县坚持县人民医院、县妇幼、县中医院及乡镇卫生院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不变、卫生院承担的公卫服务职能不变、收费标准不变,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成立医院内部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落实一体化管理方案、完善制度建设等重大事项,形成了“专家管专业”的良性改革机制。同时,上林县坚持人员、业务、财务统一管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统一由医院内部管理委员会统筹调配使用;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业务由医院内部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医院内部管理委员会对县乡两级财务统一管理。在做好“三不变”与“三统一”的同时,上林县探索设备人才“双下沉”,让县乡医疗联成一体。
通过改革,上林各乡镇卫生院成为县人民医院的“分院”,变成“一家人”, 县医院从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对卫生院进行全方位帮扶,卫生院的人员、业务和财务由县医院统一管理、调配,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盘活。而通过人员流动、业务培训、技术下沉,农村患者在基层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目前,上林县组建了79个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实行责任制网格化管理,确保每个签约户有一名签约的全科医生;组建医疗服务小分队深入边远山区,对贫困家庭、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开展医疗服务,解决群众看病“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体化改革后,上林县各级医疗机构实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大大提升了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逐步实现了“预防在基层,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有效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加快医联体组建
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医联体建设的纵深推进,感受到变化的不仅仅是上林县的患者和医院。作为第一批加入市一医院医联体的基层医疗机构,三塘镇卫生院院长韦冬梅坦言,医联体的建设,有助于全方位培基层医疗人才。“专家定期到基层医院,通过培训、授课、查房等形式,帮助基层医疗人员提升诊疗能力。我们的医护人员也能到三甲医院免费进修、学习、交流。”韦冬梅说。
组建医联体是我市深化医疗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市一、二医院分别与六县区(开发区按行政区划参加所在城区加入的医疗联合体)组建了综合医疗联合体, 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医院、市四医院分别牵头组建了妇幼、中医、传染病专科医疗联合体,全市已有132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未包含5县1区乡镇卫生院)加入全市综合及专科医疗联合体。
在组建医联体的过程中,我市通过整合优化全市卫生计生资源,进一步拓展阵地、拓宽渠道,将更多基本医疗服务下沉到基层,为城乡居民提供高效统一的医疗诊治服务。在医联体内部,强化技术帮扶指导工作,通过上级医院医师驻点指导、下级医院医务人员学习培训等办法,逐步实现疾病的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提升下级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医联体的组建大大方便了群众就医,通过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在医疗联合体上级医院设立上转绿色通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各牵头医院已派出75名业务骨干到下级医院驻点帮扶,帮助下级医院新开展新技术36项,医联体内下级医院上转患者40150人次,同比增加9.8%,牵头三级医院下转患者3123人次,同比增加13.8%。上转病人均享受到优先诊疗、优先检查等服务,免去重新排队检查等环节,为急诊转诊患者争取到更多诊疗抢救时间,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便捷性。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全市医联体建设,继续指导各医联体统筹好医联体发展规划、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控制,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实现医联体内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和业务分工协作,使城乡居民在基层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便捷、连续的基本医疗服务。
近年来,南宁市积极探索全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组建,促进医疗机构跨行政隶属关系纵向联合,优化配置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着力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城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
县乡医疗一体化
破解群众“看病难”
“现在只要一个电话,家庭医生就会上门服务,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很好的医疗服务,真是太方便了。”刚从“家庭医生”手里接过药的上林县村民蓝振德说。据了解,上林县推行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制度,过去的“看病难”变为了“随时看”。
“培训更多了,和上级医疗机构的交流多了,患者对我们的信任也提高了。”在上林县基层医务人员小韦眼里,上林县推行的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让医务人员由“业务荒”变成“双提升”。
上林县坚持县人民医院、县妇幼、县中医院及乡镇卫生院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不变、卫生院承担的公卫服务职能不变、收费标准不变,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成立医院内部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落实一体化管理方案、完善制度建设等重大事项,形成了“专家管专业”的良性改革机制。同时,上林县坚持人员、业务、财务统一管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统一由医院内部管理委员会统筹调配使用;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业务由医院内部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医院内部管理委员会对县乡两级财务统一管理。在做好“三不变”与“三统一”的同时,上林县探索设备人才“双下沉”,让县乡医疗联成一体。
通过改革,上林各乡镇卫生院成为县人民医院的“分院”,变成“一家人”, 县医院从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对卫生院进行全方位帮扶,卫生院的人员、业务和财务由县医院统一管理、调配,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盘活。而通过人员流动、业务培训、技术下沉,农村患者在基层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目前,上林县组建了79个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实行责任制网格化管理,确保每个签约户有一名签约的全科医生;组建医疗服务小分队深入边远山区,对贫困家庭、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开展医疗服务,解决群众看病“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体化改革后,上林县各级医疗机构实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大大提升了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逐步实现了“预防在基层,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有效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加快医联体组建
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医联体建设的纵深推进,感受到变化的不仅仅是上林县的患者和医院。作为第一批加入市一医院医联体的基层医疗机构,三塘镇卫生院院长韦冬梅坦言,医联体的建设,有助于全方位培基层医疗人才。“专家定期到基层医院,通过培训、授课、查房等形式,帮助基层医疗人员提升诊疗能力。我们的医护人员也能到三甲医院免费进修、学习、交流。”韦冬梅说。
组建医联体是我市深化医疗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市一、二医院分别与六县区(开发区按行政区划参加所在城区加入的医疗联合体)组建了综合医疗联合体, 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医院、市四医院分别牵头组建了妇幼、中医、传染病专科医疗联合体,全市已有132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未包含5县1区乡镇卫生院)加入全市综合及专科医疗联合体。
在组建医联体的过程中,我市通过整合优化全市卫生计生资源,进一步拓展阵地、拓宽渠道,将更多基本医疗服务下沉到基层,为城乡居民提供高效统一的医疗诊治服务。在医联体内部,强化技术帮扶指导工作,通过上级医院医师驻点指导、下级医院医务人员学习培训等办法,逐步实现疾病的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提升下级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医联体的组建大大方便了群众就医,通过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在医疗联合体上级医院设立上转绿色通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各牵头医院已派出75名业务骨干到下级医院驻点帮扶,帮助下级医院新开展新技术36项,医联体内下级医院上转患者40150人次,同比增加9.8%,牵头三级医院下转患者3123人次,同比增加13.8%。上转病人均享受到优先诊疗、优先检查等服务,免去重新排队检查等环节,为急诊转诊患者争取到更多诊疗抢救时间,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便捷性。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全市医联体建设,继续指导各医联体统筹好医联体发展规划、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控制,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实现医联体内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和业务分工协作,使城乡居民在基层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便捷、连续的基本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