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准研究生急躁脾气越来越难控制:多动症作怪
2016-12-11 10:25:02刘璇刘璇查看次数:387
越变越冲动,动不动就跟室友发生冲突,上课心不在焉,越来越无法集中注意力……饱受同学关系和学业双重折磨的准研究生章帆(化名)找到武汉市心理医院,想纾解自己的情绪障碍,但专家诊断为 “多动症”,一种常被人们认为小孩子才会得的病。
“我们在临床上都接诊过成人多动症患者,而真正意识到需要来求医的只是极少数。”武汉多位专家昨天表示,小时候有多动症没有接受干预,虽然随着年龄增长自控力会增强,但和同龄人比起来,还是有不少痕迹存在,严重者会对工作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大学生爱“走神”是多动症作怪
22岁的章帆是武昌一所知名大学的大四学生,已被学校确定保研。在父母眼中,从小到大他都是个乖宝宝,学习也很努力。可上大学后,章帆发现自己的急躁脾气变得越来越难控制,特别是今年开学以来,像个“炮仗”一点就着,经常为点小事跟同学争吵。让他感到害怕的是,不管自己怎么努力,上课都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越来越吃力。
上周四他找到武汉市心理医院,儿童康复部主任汤珺接诊了这个“超龄儿童”。章帆告诉她,自己打小上课就爱“走神”,从小到大都学得很辛苦,现在的成绩是比同学多付出二三倍的努力才换来的。
经过严格的量表测评,章帆被诊断为“多动症”。汤珺告诉他,这是由于小时候的多动症没有及时治疗,延续到成人期。章帆小时候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吃力,正是注意力缺陷型多动症的“信号”。
多动症不仅是“儿童病”
汤珺介绍,多动症又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以往认为是个儿童病,在最新版的美国和中国指南中,已经把“儿童”两个字去掉了。她指出,多动症既可以表现为多动,也可以表现为注意力缺陷,还可以两者同时都有。多动的孩子因为调皮和不遵守规则,很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发现。而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只是表面上看着乖,但小动作不断,因为没有影响到旁人,经常被忽视了。
门诊中经常有家长说,伢长大了情况就好多了。汤珺解释,进入到成年后,他们更是在人前克制自己,但别人看不见的时候,还是会思想开小差,工作不专注易分心。遗憾地是,很少有成人多动症主动到医院来就诊的,大家并不认为这些是问题。
带伢看病
意外发现父母也是多动症
记者曾在市心理医院儿少病区碰到过一对父子,爸爸是同济医学院的教授,8岁的儿子在光谷一寄宿学校上学,因为注意力无法集中,频频闹课堂被老师劝转学。经过详细问诊和量表测评,主任马筠诊断孩子患有多动症。深入交谈后爸爸坦承,儿子的多动症状在妻子身上都能找到影子。
马筠坦言,门诊观察发现,多动症确实有遗传倾向。绝大多数成人多动症是在带孩子来看病时无意中发现的。
武汉市儿童医院康复科主任林俊对此也表示认同。她告诉记者,门诊中经常碰到带孩子来看多动症的父母,自己根本坐不住,手脚不停地动,跟医生说不了几句话注意力就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不少家里的老人总会说,“这伢跟他爸妈小时候一个样。”
“低效工作狂”
是典型成人多动症
成人多动症的“多动”症状会减弱,但人际关系不好、冲动易怒、做事没耐心、办事效率不高等情绪特征会增强。“很多人都把这误当做是情绪问题。”
汤珺指出,“低效工作狂”就是典型的成人多动症。这些人经常陷入忙碌的“工作狂”状态,但最后的成效却微乎其微,根本症结是注意力不专注。一些人频频跳槽、冲动消费、超速驾车、爱开“斗气车”等,很可能都是多动症在作祟。
汤珺介绍,多动症如果不干预,自己是不会好的,还会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她解释说,多动症人群体内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不足,国际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临床已经使用多年,疗效肯定,仅极个别人出现了食欲不振等副反应。
林俊提醒说, 四年级是个分水岭,如果发现孩子上课注意力仍不集中,做作业拖沓,成绩明显下滑,对学习提不起劲,经常说不想上学,就要警惕注意力缺陷型多动症的可能,及时到医院诊断,尽早干预治疗。一般建议服药一年以上。多动症的发病率在3%-6%,平均下来一个班上至少有1-2个多动症的孩子。
“我们在临床上都接诊过成人多动症患者,而真正意识到需要来求医的只是极少数。”武汉多位专家昨天表示,小时候有多动症没有接受干预,虽然随着年龄增长自控力会增强,但和同龄人比起来,还是有不少痕迹存在,严重者会对工作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大学生爱“走神”是多动症作怪
22岁的章帆是武昌一所知名大学的大四学生,已被学校确定保研。在父母眼中,从小到大他都是个乖宝宝,学习也很努力。可上大学后,章帆发现自己的急躁脾气变得越来越难控制,特别是今年开学以来,像个“炮仗”一点就着,经常为点小事跟同学争吵。让他感到害怕的是,不管自己怎么努力,上课都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越来越吃力。
上周四他找到武汉市心理医院,儿童康复部主任汤珺接诊了这个“超龄儿童”。章帆告诉她,自己打小上课就爱“走神”,从小到大都学得很辛苦,现在的成绩是比同学多付出二三倍的努力才换来的。
经过严格的量表测评,章帆被诊断为“多动症”。汤珺告诉他,这是由于小时候的多动症没有及时治疗,延续到成人期。章帆小时候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吃力,正是注意力缺陷型多动症的“信号”。
多动症不仅是“儿童病”
汤珺介绍,多动症又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以往认为是个儿童病,在最新版的美国和中国指南中,已经把“儿童”两个字去掉了。她指出,多动症既可以表现为多动,也可以表现为注意力缺陷,还可以两者同时都有。多动的孩子因为调皮和不遵守规则,很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发现。而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只是表面上看着乖,但小动作不断,因为没有影响到旁人,经常被忽视了。
门诊中经常有家长说,伢长大了情况就好多了。汤珺解释,进入到成年后,他们更是在人前克制自己,但别人看不见的时候,还是会思想开小差,工作不专注易分心。遗憾地是,很少有成人多动症主动到医院来就诊的,大家并不认为这些是问题。
带伢看病
意外发现父母也是多动症
记者曾在市心理医院儿少病区碰到过一对父子,爸爸是同济医学院的教授,8岁的儿子在光谷一寄宿学校上学,因为注意力无法集中,频频闹课堂被老师劝转学。经过详细问诊和量表测评,主任马筠诊断孩子患有多动症。深入交谈后爸爸坦承,儿子的多动症状在妻子身上都能找到影子。
马筠坦言,门诊观察发现,多动症确实有遗传倾向。绝大多数成人多动症是在带孩子来看病时无意中发现的。
武汉市儿童医院康复科主任林俊对此也表示认同。她告诉记者,门诊中经常碰到带孩子来看多动症的父母,自己根本坐不住,手脚不停地动,跟医生说不了几句话注意力就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不少家里的老人总会说,“这伢跟他爸妈小时候一个样。”
“低效工作狂”
是典型成人多动症
成人多动症的“多动”症状会减弱,但人际关系不好、冲动易怒、做事没耐心、办事效率不高等情绪特征会增强。“很多人都把这误当做是情绪问题。”
汤珺指出,“低效工作狂”就是典型的成人多动症。这些人经常陷入忙碌的“工作狂”状态,但最后的成效却微乎其微,根本症结是注意力不专注。一些人频频跳槽、冲动消费、超速驾车、爱开“斗气车”等,很可能都是多动症在作祟。
汤珺介绍,多动症如果不干预,自己是不会好的,还会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她解释说,多动症人群体内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不足,国际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临床已经使用多年,疗效肯定,仅极个别人出现了食欲不振等副反应。
林俊提醒说, 四年级是个分水岭,如果发现孩子上课注意力仍不集中,做作业拖沓,成绩明显下滑,对学习提不起劲,经常说不想上学,就要警惕注意力缺陷型多动症的可能,及时到医院诊断,尽早干预治疗。一般建议服药一年以上。多动症的发病率在3%-6%,平均下来一个班上至少有1-2个多动症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