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全省首例术中唤醒手术:医生与病人聊天时切取脑瘤

2014-04-15 09:46:32东南快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625

医生们进行开颅前神经导航准备(图由医生提供

“老林,老林……,现在我们正在给你做手术,你有没有感觉不舒服的地方?”“没有”……这样的对话发生在一例正在进行开颅手术的手术台上,你能想像吗?手术中,病人的颅脑被打开,医生则在开颅手术中把病人唤醒,边交流边为病人切除脑部肿瘤。

3月18日,附一医院神经外科与麻醉科合力完成了全省首例“术中唤醒”手术,成功治愈一例左颞顶叶胶质瘤病的患者,目前,患者已经康复出院了。

据悉,这个高精尖的手术名叫“术中唤醒”,就是患者在手术中保持清醒状态,结合应用电刺激技术进行脑功能监测,是目前对脑功能区病灶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的先进方法。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大医院能完成此种手术。

五旬老汉脑中长瘤 医生会诊决定实行“术中唤醒”

福州57岁的老林近段时间,突然就一直头痛,话也说得不清楚,没有过去那么流利。在这样的症状持续了一个月后,他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

经过详细的检查,老林被诊断为“左颞顶叶胶质瘤”。他的脑中长了一颗瘤子,且已经对语言神经造成了压迫,这才导致他的语言表达出现了障碍。医生告诉老林要进行手术切除。

但是老林的瘤子所长的位置涉及语言和肢体功能区。怎样才能既最大范围地切除肿瘤又能保存病人的神经功能?这成为摆在神经外科医生面前最实际的问题。

核磁共振检查只能模糊显示语言、运动中枢的位置,要精确辨认它的边界,最好的方法是让病人在手术中配合医生的电击作出反应。

世界内镜医师协会中国分会神经外科内镜与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席、附一医院神经外科康德智教授、王晨阳主任医师、江常震副主任医师以及吴赞艺主治医师等专家组成的手术团队与麻醉科主任林财珠和林群副主任医师等组成的麻醉团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沟通。

医生们判断老林的精神状态很稳定,同时依从性佳,可以跟医生很好配合,因此在跟老林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实行“术中唤醒”手术。

开颅后唤醒病人 医生边聊天边脑中取瘤

康德智教授介绍,术中唤醒手术,就是医生先为患者进行特殊的麻醉,病人不用做气管插管,在适度镇静并保留正常自主呼吸的情况下,完成开颅。

这种为了唤醒病人的特殊麻醉方法,即头皮神经阻滞和切口局部麻醉,与传统开颅手术麻醉不同,麻醉药是直接注射在脑膜上,而非进行静脉麻醉或吸入麻醉,病人在术后神智即刻就能清醒过来。

接下来,进入颅内后,医生们先以微电流刺激手术视野中的脑组织,在患者完全清醒状态下嘱咐其数数。当在刺激脑皮层某一处出现数数中断后判断出语言功能区;当切除的范围接近神经导航提示的神经纤维束时,嘱咐其活动手脚,来判断运动功能区,然后避开这些功能区准确切除脑肿瘤。

在这次手术中,医生唤醒老林后,神经外科医生开始对其进行大脑皮层的电击,期间医生们让老林数数,同时做一些动作。

康教授说,当患者在交流中准确完成医生的指令,主刀医生就摸清了大脑功能区的边界,划定切除肿瘤时要注意的“保护区”。整个手术进行了3个多小时,医生们一边手术,一边与病人不断地交流,直至最后成功完成功能区手术操作。

“术中唤醒”手术高精尖 国内仅少数医院能完成

“这种手术是目前对脑功能区病灶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的先进方法,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大医院能完成此种手术。”康教授说,与大脑功能区相关的传统脑肿瘤切除手术,大多是全麻进行,在电生理监测下,由于无法百分之百摸准功能区的界线,术后就可能导致肿瘤切除了,但因语言或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变成哑巴或瘫痪,命保住了却影响了生活质量。

而有了这种新的“术中唤醒”技术,配合电生理监测,在神经导航仪的导航下,医生们就能更精确定位瘤子的位置和边界。但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与患者之间亲切交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消除了患者紧张和恐惧的情绪,保持安静状态。

康教授说,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神经导航及术中神经电生理学监测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和发展,神经外科手术已经从传统的解剖学模式向现代解剖——功能模式转变,大大提高手术质量并显著改善手术效果。

目前,老林已能正常下床活动,与他人之间的语言交流无障碍,经复查核磁共振证实肿瘤已最大范围切除,可以康复出院了。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3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