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市立医院张小卿:肿瘤内科的领头人
“先做人,后行医”,这是建阳市立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张小卿的座右铭。2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他始终把医德看做一名医生应有的灵魂,以一颗朴实无华的仁心,奏响了一曲医患情深的和谐乐章,成为患者心中可以以生命相托的好医生。
肩负重任,组建肿瘤内科
1999年7月,建阳市立医院开始准备组建肿瘤内科,派张小卿到福建省肿瘤医院进修肿瘤内科一年。在这一年中,他先后在胸部、消化道、淋巴瘤肿瘤内科轮转,对常见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000年7月,他圆满完成进修学习任务,在内二科独立开展肿瘤内科工作。
2011年5月,医院领导聘任他担任肿瘤内科主任,负责组建肿瘤内科。在组建过程中,张小卿深知重任在肩,他不断改革和创新,带领肿瘤内科全体成员在不影响正常诊疗活动的同时,合理调整病房布局、提高业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得到了全体医务人员及病人家属的好评。目前科室拥有床位30张,年收住病人约900人次,先后在科内开展了高频热疗、毫米波治疗、射频消融治疗、体腔热灌注治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不断学习,技术精益求精
近些年来,张小卿对技术精益求精,积极探索如何将中医中药治疗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是其剂量限制性毒副反应,一直困扰着临床化疗效果的提高,西药无针对性拮抗药,他应用生脉饮加减配合化疗,大大减轻了含蒽环类化疗方案的心脏毒性,提高了化疗效果及化疗的安全性,他总结的“复方生脉饮治疗吡柔比星引起心肌毒性的临床分析”的论文,在《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上发表;肺癌患者大都发生在老年人,化疗效果有限,甚至有的患者不能耐受化疗。他应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对不能化疗者单用中药,可化疗者配合中药,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他总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的论文在《海南医学》杂志上发表;可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用中药大大提高了化疗的耐受性,改善了生活质量,他总结的“扶正抗癌方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的论文,在《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上发表;虫类中药是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有力武器,他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上虫类中药,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他的“虫类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论文,在《中国社区医师》杂志上发表;恶性肿瘤病人化疗后普遍均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骨髓抑制,他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分别给予独参汤、生脉饮或补中益气汤治疗,大大减轻了化疗的毒副反应,临床经验在总结中。
此外,他每年参加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年会学习,业余还积极参加CSCO网上继续教育学习,大大提高了业务水平。先后在院内开展了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腹腔内灌注化疗,与放射介入科医师合作开展了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栓塞化疗(TACE术),颈内静脉穿刺术,B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肺穿术,经皮肝穿术;与肿瘤外科医师密切合作,开展了恶性肿瘤术后的辅助化疗与术前的新辅助化疗,大大提高了该院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他与省肿瘤医院,省协和医院血液科保持密切联系,使该院开展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成为现实。目前,他还与省肿瘤医院内科合作开展了“含紫杉醇方案对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研究,填补了我院恶性肿瘤临床科研的空白。
言传身教,着力培养新人
工作20多年来,凭着对肿瘤事业的热爱和执著追求,张小卿总是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探索新的科研项目。2010年,他取得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医学硕士学位,日渐成为一个技术精湛的肿瘤科大夫,并晋升为主任医师,成为肿瘤内科医师队伍中的带头人。
为确保肿瘤内科工作的安全,使患者得到规范的治疗、满意的服务,他在诊治疾患的过程中总是态度和蔼,把患者及其家属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去交谈、沟通。只要他在场,同科室的医务人员就会有主心骨的感觉。
由于他的真诚和无私,慕名就医的患者越来越多。当一些病人以物质形式表达感激之情时,他总是婉言谢绝。张小卿说,在医患关系纷扰紧张的今天,恪守医德,不为利益所惑,这是一位救死扶伤执业者必须具备的品德。
对于年轻医生,他注重言传身教,倾心指导他们苦练过硬的基本功。同时,他鼓励年轻医生们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内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他说,只有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才能受到患者的信赖,才能无愧于白衣天使这个神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