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医界模王”郭启中:模仿病人动作揪病因
神经外科医师郭启中模仿病人的动作。
家属通过郭启中的模仿,确认病患的病症。
台中慈济医院神经外科医师郭启中问诊的方式独树一帜,他用模仿病患的障碍动作来确认病症,医师变“模王”让病患和家属能够精准抓到真正的致病原因,白袍下的同理心也打破“白色巨塔”总是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
神经出问题 病患无法准确说出病因
郭启中在神经外科领域的专长是“动作障碍”。他说,所有运动平衡协调性功能的失调都会造成动作障碍,其中,帕金森氏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由于致病原因很多,不同的动作症状代表不同区域神经出现问题,些微的差距对诊断又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鉴别诊断确定明确的障碍形式很重要。
郭启中表示,初期轻度的动作障碍,并非整天持续反复出现,门诊患者或家属咨询包括手、脚或步态动作障碍困扰时,短短20分钟不到的门诊时间,如果看不到症状,病患又没办法清楚描述,往往难以抓到问诊重点,可能会拖延治疗,“会模拟病患肢体行为,也是为了方便跟病患与家属沟通”。
同样是帕金森氏症,不同区域的神经出了问题,症状就不相同,多数病患无法准确地说出自己病因,郭启中全靠模仿让病患和家属确认诊断。一位病患家属就说:“(模仿)这样子一清二楚,我们可以更深入一层去了解病人他真正的状况,我们家属会更多一点同理心。”
郭启中任职于台中慈济医院,10年前刚升主治医师时,他就想到模拟病患可能发生的障碍动作,以确认症状,经过仔细的观察、揣摩,久而久之会做的形式愈来愈多,被病患誉为“杏林模王”。
现场真人模拟 让病患和家属确认诊断
“没什么表情,走路也走不快,手还垂下来没力。”身穿白袍的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郭启中在看诊时,为了能彻底了解病人症状,开始模拟病患障碍动作:“手是不是都一直这样抖,是这样的抖法吗?一手在抖,还是连脚也在抖?”
他说,模仿的好功夫,对提早确诊有很大帮助。“(病患)怀疑我是不是也有病,有的人甚至会笑出来,可是对患者的家属来说,我会模拟这些动作,而且可以跟他们沟通,他们会知道说,我们有相同的沟通方式。”郭启中说,他现在还总结出一套“现场真人模拟”的问诊方式。
模仿障碍动作的好功夫对及早确诊大有帮助。让郭启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一名在急诊病床上躺着的老年人,医护人员都看不出他有任何不适,反而是站在一旁的他的妻子左眼黑眼圈明显淤血,他当下颇为纳闷,询问之下,原来她的眼睛是被老公在睡梦中突然胡乱挥动的手打中受伤。
不同的动作障碍来自不同部位的神经损伤,郭启中想进一步了解病患手脚究竟是颤抖还是挥动、抽动或不特异性的乱动、异动症,但问了半天,病患的妻子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最后他借着模拟动作,让她确认,查出病患罹患脑部壳核区域出血或梗塞性中风的“半边芭蕾舞症”,立刻给予正确治疗,预后不错。
以病患为师 高难度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
动作障碍者无法自主的动作,对一般人而言,要模仿并不容易。郭启中之所以能将病患的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他说,那是因为病患的动作发挥“镜像效应”投射在他脑中,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所以病患都是他的老师。
这些动作障碍除常见的帕金森病外,光是颤抖就分成原发性、退化性颤抖,以及动作中、姿态性颤抖,还有肌跃症、睑痉挛与半面痉挛等症状。其中,半面痉挛的耳朵、眼睑会出现一边动、一边不动的症状,属于模仿难度比较高的动作。
郭启中说,动作障碍病患深受动作无法自主的痛苦,来自周遭的异样眼光令他们困窘,往往会造成社交生活的困扰,身为医师能感同身受,也因为能自然而然的模拟,拉近与患者及家属的距离,做最有效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