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幼儿科践行“人情味” 悉心守护小天使健康
2013-10-15 09:35:49厦门日报admin查看次数:741
每一个呱呱坠地的孩童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小天使的健康,时刻牵动着全家人的心。市妇幼保健院每天都要接诊大量婴幼儿,这些小患者往往病情变化快、诊治配合度较差,医护人员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他们用精湛的技术为患儿解除病痛,用温暖的话语、真挚的眼神抚慰了一颗颗焦灼的心灵。
加班加点,不辜负那份信任
“住院的时候,医生阿姨都很关心我。晚上睡觉,我没盖好被子,护士阿姨帮我盖上,早上还会问候我‘昨晚睡得好吗?’有时候我怕打针,她们会安慰我。我真的很感谢每个医生和护士阿姨。”这是一位小患者写给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的感谢信。像这样的感谢信,儿科每年要收到很多。
儿科就诊量大,患儿病情变化快,医护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医生出诊时患儿太多了,病人心疼地劝说医生适当限制门诊数,不要太拼命了,医生却说,“家长们把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孩子交到我们手里,要多大的信任和勇气!这时,能说‘我累了,不能看了’吗?我们要珍惜这份信任。”许多医生还把私人电话告知患儿家长,方便他们有需要时及时联系。
为了西部地区儿童健康事业,儿童保健科史俊霞主治医师毅然推迟婚期,克服种种困难参加援疆医疗队,把特区人民的爱传递给边疆人民。刘雪芳是儿童发育行为门诊的护士,她常接触自闭症患儿,被扔东西、被抓挠是常有的事,但她始终用诚挚的微笑来安抚这些孩子,让他们配合诊治。
为新生儿设计专用“棉宝宝”
新生儿科治疗的都是刚出生的婴儿,自身免疫力差,又不懂得与医护人员配合,治疗和护理都要非常耐心和细致,也更加需要技巧。
新生儿科重症救治团队每天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被誉为“新生儿的生命守护神”。在新生儿科医务人员的字典里,没有所谓的周末、节假日,每天一早,总能看见他们在病房忙碌的身影。医生们常说,“保温箱里躺的都是最脆弱的生命,我们要给予他们最温暖的爱。”
新生儿不会讲话,护理难度大,给小孩喂奶、洗澡、换尿布等等也成了护士的必修课。护士们总能及时读懂宝宝的需求,“别看宝宝不会讲话,但他们会有皮肤饥渴现象,有的宝宝哭闹不一定是饿了或是病痛难受,而是希望有人去关心或爱抚,给他一些皮肤的抚摸。”新生儿科还设计了新生儿专用的“棉宝宝”,温馨可爱,可以直接包着宝宝,当宝宝的衣服,舒适又保暖,打开放平则可以当“鸟巢”,宝宝睡在里面,就像躺在妈妈的怀里,充满安全感。这个“棉宝宝”还申请了专利。
一句话带给家长莫大的安慰
有些小孩因为肌张力高、脑积水等不得不长期接受康复治疗。在儿童神经康复科,护士站旁边时常停放着一排婴儿推车,那是患儿家长们忙着买饭或其他事情,临时将宝宝“寄放”在护士那儿。一位家长告诉记者,“相处久了,我们就像一家人,孩子托给她们,我很放心。”
熊熊出生4个多月即被诊断为“脑外部积水”,在儿童神经康复科就诊时,家长十分恐慌,医生说,“幸好这么早就发现了,我们及早干预,和你们一起努力,争取取得最好的效果。”简单一句话,给了家长莫大的鼓舞和安慰。经过4个月的康复治疗,熊熊完全康复出院,现在已经能正常行走。“医护人员对病人认真负责,工作一丝不苟。每次做康复运动,治疗师都面带微笑,手把手地指导,不厌其烦地教我们如何护理宝宝,直到我们完全掌握为止。有一次我因为疏忽忘记交钱,护士长慷慨相助借给我500元,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保证熊熊的治疗得以继续。”熊熊的妈妈说,这里的医生护士很有人情味,正是有他们的帮助和陪伴,熊熊的治疗才能取得这样理想的效果。
加班加点,不辜负那份信任
“住院的时候,医生阿姨都很关心我。晚上睡觉,我没盖好被子,护士阿姨帮我盖上,早上还会问候我‘昨晚睡得好吗?’有时候我怕打针,她们会安慰我。我真的很感谢每个医生和护士阿姨。”这是一位小患者写给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的感谢信。像这样的感谢信,儿科每年要收到很多。
儿科就诊量大,患儿病情变化快,医护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医生出诊时患儿太多了,病人心疼地劝说医生适当限制门诊数,不要太拼命了,医生却说,“家长们把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孩子交到我们手里,要多大的信任和勇气!这时,能说‘我累了,不能看了’吗?我们要珍惜这份信任。”许多医生还把私人电话告知患儿家长,方便他们有需要时及时联系。
为了西部地区儿童健康事业,儿童保健科史俊霞主治医师毅然推迟婚期,克服种种困难参加援疆医疗队,把特区人民的爱传递给边疆人民。刘雪芳是儿童发育行为门诊的护士,她常接触自闭症患儿,被扔东西、被抓挠是常有的事,但她始终用诚挚的微笑来安抚这些孩子,让他们配合诊治。
为新生儿设计专用“棉宝宝”
新生儿科治疗的都是刚出生的婴儿,自身免疫力差,又不懂得与医护人员配合,治疗和护理都要非常耐心和细致,也更加需要技巧。
新生儿科重症救治团队每天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被誉为“新生儿的生命守护神”。在新生儿科医务人员的字典里,没有所谓的周末、节假日,每天一早,总能看见他们在病房忙碌的身影。医生们常说,“保温箱里躺的都是最脆弱的生命,我们要给予他们最温暖的爱。”
新生儿不会讲话,护理难度大,给小孩喂奶、洗澡、换尿布等等也成了护士的必修课。护士们总能及时读懂宝宝的需求,“别看宝宝不会讲话,但他们会有皮肤饥渴现象,有的宝宝哭闹不一定是饿了或是病痛难受,而是希望有人去关心或爱抚,给他一些皮肤的抚摸。”新生儿科还设计了新生儿专用的“棉宝宝”,温馨可爱,可以直接包着宝宝,当宝宝的衣服,舒适又保暖,打开放平则可以当“鸟巢”,宝宝睡在里面,就像躺在妈妈的怀里,充满安全感。这个“棉宝宝”还申请了专利。
一句话带给家长莫大的安慰
有些小孩因为肌张力高、脑积水等不得不长期接受康复治疗。在儿童神经康复科,护士站旁边时常停放着一排婴儿推车,那是患儿家长们忙着买饭或其他事情,临时将宝宝“寄放”在护士那儿。一位家长告诉记者,“相处久了,我们就像一家人,孩子托给她们,我很放心。”
熊熊出生4个多月即被诊断为“脑外部积水”,在儿童神经康复科就诊时,家长十分恐慌,医生说,“幸好这么早就发现了,我们及早干预,和你们一起努力,争取取得最好的效果。”简单一句话,给了家长莫大的鼓舞和安慰。经过4个月的康复治疗,熊熊完全康复出院,现在已经能正常行走。“医护人员对病人认真负责,工作一丝不苟。每次做康复运动,治疗师都面带微笑,手把手地指导,不厌其烦地教我们如何护理宝宝,直到我们完全掌握为止。有一次我因为疏忽忘记交钱,护士长慷慨相助借给我500元,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保证熊熊的治疗得以继续。”熊熊的妈妈说,这里的医生护士很有人情味,正是有他们的帮助和陪伴,熊熊的治疗才能取得这样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