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仁心铸盾 智护生命最前沿
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铭记“人民军医为人民”,以精湛医术和赤诚之心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医院今年引进PET-CT,进一步提升精准诊治水平。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王一军 图/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 提供)长期以来,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全体医务工作者以精湛医术践行“人民军医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他们突破学科壁垒,勇闯技术“无人区”,在守护军民健康的战场上诠释着新时代人民军医的担当。
医院持续推动医疗技术向更广维度、更深层次、更精标准迈进:在手术领域不断挑战复杂伤患的救治极限,以前沿技术实现高效精准干预;在创面修复领域融合先进理念,实现功能保全与生存质量的双重提升;在诊断幕后以“火眼金睛”抽丝剥茧,为临床决策筑牢精准基石……每一次技术突破与复杂病例的成功攻坚,都源于对“生命至上”的敬畏和对专业极致的追求。
对党忠诚、姓军为战、生命至上、仁术清廉、开放融合、勇攀高峰——新时代人民军医的好样子,致敬人民军医!
骨科中心主任黄建明:
全能型选手 挑战复杂手术极限
黄建明主任(左)实施骨科高难度手术。
黄建明主任以扎实的“全能”技术功底、勇于挑战复杂病例的魄力以及持续创新的精神,带领骨科中心微创技术不断向更广、更深、更精的方向发展。目前中心已将微创技术应用于全身所有关节,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
深度攻克肩关节顽疾
部分患者肩关节术后反复脱位。对此,黄建明进行了关键技术突破。他创新性地将肱二头肌的长头腱转位固定到肩关节前方,有效增强了肩关节的稳定性,该成果已发表在权威国际期刊上。
对于因反复脱位导致肩胛盂严重磨损的患者,黄建明运用3D打印技术:通过CT扫描获取精准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使用钛合金材料个性化打印出与骨缺损部位完美匹配的假体植入,有效解决了关节不稳的问题。
一次完成膝关节7项手术
在膝关节领域,黄建明同样展现了处理复杂病例的强大实力。一位年轻的篮球爱好者因胫骨平台后倾角异常等问题,前交叉韧带在经历两次重建后仍不幸第三次断裂。黄建明通过细致评估找到根本原因,最终通过高难度的调整后倾角和髌腱骨移植手术解决了问题。
更令人瞩目的是处理一例严重复合伤:患者膝关节脱位,4条韧带全部断裂,神经损伤导致无法正常行走。黄建明凭借其全面掌握关节镜技术、创伤骨折固定技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全能”优势,带领团队在一次手术中,通过微创方式,同时完成韧带重建、关节镜下骨折抬高固定以及神经探查等多项复杂操作,相当于一次性完成7项手术,避免了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和延误治疗的风险,体现了高超的手术设计能力和微创操作技巧。该病例在全省骨科手术比赛中获一等奖,评委高度评价其“将比赛水平提升了一个层次”。
持续探索技术前沿
创新步伐从未停止。去年底,黄建明团队在厦门率先引入并开展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这不仅使手术操作更加精准,也有效缩短了医生掌握复杂技术的学习曲线,为未来骨科手术的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影像科主任刘昌华:
影像“侦探” 守护生命密码
刘昌华主任正在认真读片。
如今,影像诊断支撑着全院近80%的临床诊断。刘昌华凭借一双“火眼金睛”,在成千上万的影像片中捕捉疾病的蛛丝马迹,为临床诊治提供至关重要的依据。
火眼金睛 细微之处系生死
影像诊断绝非易事。“一个病人的CT片子就有将近1000幅图像,没有捷径可走。”刘昌华深知,这份工作极其耗费眼力、脑力,更考验经验、细心和责任感。他常告诫同事:“我们的一个诊断可能关乎病人的一条生命。”下级医生判定为“正常”的片子,他也要仔细看过。血管壁仅增厚一两毫米的细微征象,都可能是引发猝死的血管栓塞。
在他看来,读片不能“头痛医头”,必须全面审视。一次胸部CT审查中,他意外捕捉到一位老太太有早期胰腺癌的迹象,为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一位肺部感染患者来复查胸部CT,他发现了腹膜后异常淋巴结,进而追踪出8毫米的早期胃癌。
破解迷局 为治疗厘清方向
影像科的价值远不止于发现病灶,更在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当患者两侧踝关节莫名疼痛、病因难寻时,刘昌华团队通过磁共振检查锁定感染源,为治疗拨开迷雾。面对肿瘤患者,他们的影像评估直接决定治疗方向:胃癌分期需精确判断浆膜层及淋巴结是否受侵;一位老太太拍片发现胸腔内几十厘米的大肿瘤,刘昌华建议医生不要一味追求微创,而要采取开胸手术以确保彻底切除。
他特别强调逻辑思维和缜密分析的重要性。一位患者椎间盘手术后仍腰疼,刘昌华细致观察其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的复杂情况,力主更改手术方案扩大椎管,避免了不良结局。
持续学习 从头到脚都会看
先进的设备是精准诊断的保障。科室配备的双源CT和PET-CT,在显著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提供了更优质的图像。但刘昌华始终认为,人才和经验才是核心。他要求团队人员从技师到医生,都必须认真关注患者全流程,持续学习,从头到脚都要会看,以高度的责任感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在无声的影像世界里默默守护生命。
烧伤整形科
将整形技术 融入创面修复
烧伤整形科团队。
烧伤整形科突破传统烧伤救治的边界,将“创面修复”打造成厦门地区的优势品牌,其核心的“整形理念与技术”更成为救治患者的独特优势,实现“救生命、保功能、重外观”,为患者赢得新生,重塑有质量的未来。
整形技术改变救治结局
复杂创面修复是否采用整形技术,效果往往天差地别。烧伤整形科张新合主任介绍,该科将整形理念贯穿救治始终——在救命的同时,力求保护功能、改善外观。譬如,运用整形技术进行植皮,能使植皮区疤痕更少、颜色更接近正常、皮肤弹性更好、功能恢复更佳,显著区别于仅以“覆盖创面”为目的的普通植皮,极大提升了患者远期生存质量。
精细修复致命感染创面
面对极端凶险的病例,烧伤整形科的专业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位罹患大面积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下腹部、会阴部严重感染,陷入感染性休克。团队在全力进行生命支持的同时,凭借处理大面积烧伤创面的丰富经验,成功进行了两次高难度的彻底清创,挽救了患者生命。随后,运用整形技术熟练修复大面积创面,使患者转危为安,且创面愈合良好。
为年轻患者保住生育希望
一名19岁女孩在美容院抽脂导致腹部、腰部大面积皮肤坏死、感染性休克,烧伤整形科团队在稳定其生命体征后,面临的更大挑战是修复。考虑到患者未来生育需求,必须确保腹壁的弹性和柔软度。团队摒弃可能遗留大面积硬韧疤痕的普通植皮法,运用高难度的整形植皮技术,精巧设计取皮和植皮方案,最大限度保护皮肤弹性。术后辅以抗疤痕治疗,效果显著。女孩不仅奇迹般康复,如今更顺利结婚生子。
强强联合显著降低截肢率
将创面修复确立为重点方向后,烧伤整形科与骨科建立了紧密协作关系。面对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缺损形成的难治性创面,双方联合攻关:骨科专注骨折治疗,烧伤整形科则负责创面修复。这种模式直击导致截肢的核心痛点——软组织血供不良坏死,使患者下肢截肢率降低了85%-90%,保住了众多患者的肢体与功能。
声音
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 院长夏继斌、政治委员陈明花:
军民同心 共筑健康长城
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们代表“鹭岛军医”,祝大家医师节快乐。我们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铭记“人民军医为人民”的根本宗旨,践行“德馨于行,技精于勤”医师节主题精神,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让我们携手并肩、军民同心,共筑更加坚实的健康长城。
产妇家属:
感谢您为我们家点亮生命之光
感谢郑剑兰主任为我们家点亮生命之光。郑主任说:“处置不了危险情况才会觉得危险,这种情况我处理得太多了,你们只管放心!”您的精湛医术和尽心尽责,我们都切身感受到了。产科走廊中的荣誉、诊室里的锦旗,无不诉说着您带领的产科是一个靠谱的团队。你们是黑暗中的明灯,是生命的守护者,再次感谢产科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