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对症下药”破解“看病难”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
—————摘自十八大报告
希望社区医院的药品种多点
出镜人物:苏庭南 大中路居民
晨报讯(记者 陈淑君 实习生 胡馨匀 通讯员 高树灼)上周六9时许,70岁的苏庭南大爷来到中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他家住大中路,到这里很方便,走路不过十分钟。
他原本是糖尿病患者,三年前体检时发现患上了高血压。现在,他每天吃一片瑞易宁降血糖,另外加上诺活喜,以便控制血压。因为方便,他每周都到社区医院取药、量血压,一个月测一次血糖。他跟接诊的邱慧玲医生算得上是老朋友了。上周六,邱慧玲一边为他量血压,一边聊家常。苏庭南的收缩压还是偏高,邱慧玲安慰他,不是太严重,同时叮嘱他平时少吃点盐以及坚持吃药。
“小郭医生呢?他今天不上班啊?”苏庭南问道。苏庭南的老伴今年66岁,也有高血压。老伴平时脾气倔,但是很听小郭医生的话。有一段时间,小郭医生被借调到其他单位工作,老伴很舍不得,还好小郭医生最近又回来上班了。
采访时,苏庭南向记者展示他的健身“法宝”———步行计数器,是前段时间社区医院做公益宣教活动时发的。他说:“一天一万步,健康一辈子嘛!我今天已经走不少啦。”
据悉,慢性病实行社区管理。患者到大医院就诊后,相应的资料信息被转发到各个社区医院,社区医生根据分配的“人头”,日常提醒患者按时复诊服药。
最近,慢性病的药量从每次限开一周延长到一个月,这让苏庭南很高兴。在此之前,在社区医院开药并不是一件容易事。瑞易宁一次只能开一盒,更糟糕的是三天两头开不到药。从上个月开始,苏庭南惊喜地发现,他一次可以开近一个月的药了。不过,他也发现,开药的人变多了,很多住得很远的老朋友,都赶到中华社区这边开药,“他们那边缺药,只要舍近求远到这边来开了”。
说到期待,苏庭南说,他最希望开药的范围再大一点,“社区医院药的品种还是少,有的药还得去大医院开。像心脏麝香保心丸,天天都要吃啊,开不到只好到外面买。如果可以开中药,就更好了”。
【相关新闻】
厦门将加快医院建设
晨报讯(记者 陈淑君)作为全国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累”,今年厦门对症下药,开出了“加强”、“加速”的组合拳药方。
医疗资源紧缺,这是“看病难”最突出的表现。为此,厦门将继续加大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加快推进医院项目建设。中山医院内科病房楼近期将启用,第一医院门诊大厅扩建,中山医院湖里分院、市口腔医院、翔安同民医院改造等项目加紧施工,共将新增1600张床位;力争年内启动翔安医院、五缘医院建设,推进市第二医院海沧分院二期、集美分院三期建设,预计新增床位近3000张;推进儿童医院、心脏中心等两个专科医院建设;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办医,鼓励央企、外企、民企办医,与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加强合作。
除了完善硬件设施之外,厦门将大力提高医疗人才的水平,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端医疗卫生人才,把引进优质医疗人才纳入全市“海纳百川”引进人才计划,与复旦大学等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办医。同时,加大力度,增加投入,大力培养厦门现有各类各专科医疗、护理等专门人才。
作为缓解“看病贵”的主要举措,厦门将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尽快实施药品“零差价”,合理规范医疗服务收费,合理控制次均医疗费用和总费用。
健全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是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之一。在不久前举行的“厦门市慢性病一体化管理研讨会”上,“家庭医生式”管理的“厦门模式”,受到全国卫生系统专家学者肯定,认为极具特色,并将在全国推广。接下来,厦门将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用药目录,重点增补一批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及疗效好的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