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胸”到“开孔” 江西省医疗团队巧修“心门”填补技术空白
记者日前从省科技厅获悉,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老年瓣膜病精准评估关键技术及相关器械研发优化治疗策略研究与全信息大数据队列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吴延庆教授带领团队,联合上海医疗团队创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实现手术治疗从过去“开胸”到如今在腿上“开孔”,有效减轻患者痛苦。
心脏瓣膜 是心脏内控制血液单向流动的“阀门”,一旦瓣膜关闭不严或严重狭窄,会供血受阻、令患者气促胸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过去,“心脏阀门”一旦失灵,患者要接受心脏换瓣膜术,就意味着要开胸将心脏“停工”后更换瓣膜,不少老年危重患者难以承受。
针对这一难题,五年前,吴延庆教授团队联合上海医疗团队开展科技攻关,对于年纪大、基础情况差,外科手术风险巨大的老年患者,创建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这种微创手术。同时,团队创新性地应用3D打印技术,个体化模拟术前解剖结构,制定精准手术策略,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与安全性。
该项目核心成员龚韧医生表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从大腿根部开个1厘米小切口,穿一根细细的导管,将新瓣膜“送进”心脏,精准替换掉“失灵”的“心脏阀门”。手术耗时短、创伤小、恢复更快,部分患者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地走动,术中、术后并发症也明显降低。同时,团队联合上海专家及国内企业,参与研发首个经股动脉带锚定系统的球囊扩张式瓣膜,临床手术成功率高、术后恢复快,填补国产瓣膜在特殊解剖结构适应性方面的技术空白。
此外,项目团队还牵头成立江西省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联盟,获批国家级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率先建立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构建覆盖科研、诊疗、评估与转化应用的“全链条、可复制”示范体系。目前,该体系已在全国13家三级医院推广应用,有效提升区域整体诊疗能力。(陈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