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甜端午粽 多食惹祸端
医生提醒:“三高”患者和有肠胃疾病的人应慎食
端午节临近了,家家户户开始吃粽子。前天,陈女士也尝了个鲜,午餐时一下子吃了3个粽子,很过瘾。不料,下午胃开始隐隐发胀、发痛,而且还时不时冒酸水。这时,陈女士才想起自己是个“老胃病”,赶紧打开药箱找了一些胃药服用。到晚上陈女士感觉自己胃部舒服多了,也不那么胀痛了。第二天午餐时,陈女士好了伤疤忘了痛,心想少吃一点没关系,只吃了一个粽子,还吃了一些炒腊肉,想不到,下午胃又痛又胀,坐立不安,只得上医院找大夫。
粽子黏性大难消化最易伤肠胃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王琳主任医师说,每年端午节期间都有不少人因为吃粽子伤了胃来医院就诊。王琳说,粽子味道虽美,但多食无益。糯米做成的粽子不仅黏性大不易消化,还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和糖。一个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一碗左右,热量约为400至500卡路里。胃肠消化功能不良者吃粽子要控制好量,每次食用不宜超过60克,否则会导致胃痛、胃胀、反酸、烧心、腹泻等,严重的还会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胃没症状的也应注意,不要一日三餐以粽子当饭,一时贪嘴伤了胃可不划算。
“三高”患者及老人孩子不宜多食
王琳主任医师说,闽南地区的粽子偏油腻,“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患者不能过多食用。她建议心血管病患者最好别吃粽子,尤其是肉粽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而那些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粽等,糖尿病患者最好别吃,如不加节制,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而且,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老人和儿童肠胃弱,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
吃粽时最好搭配蔬菜和水果
王琳主任医师特别为那些喜欢吃粽又不宜多吃粽子的市民支了三招:1、主料可以采用部分的杂粮米、红豆、薏仁、山药、芋头或红薯取代糯米,增加纤维质含量,减少肠胃负担,更有益于健康。2、肉粽饱和脂肪含量高,如果能改用瘦肉,甚至以鸡肉、海鲜等取代,除了少油、低热量外,还别有一番风味。3、节日里别餐餐以粽果腹,应搭配时令蔬菜,餐后来一份水果,不仅享受美味,还可营养均衡。此外,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以免增加肠胃负担,造成消化不良。如果市民发现胃酸过多,可服用达喜等药来中和胃酸;如果是胃胀的,可服用吗丁啉等胃肠促动力药以缓解胃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