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本经典名作频遭“另类”质疑
最近,朱自清的《背影》被学者和学生质疑宣扬违法行为和病态的审美,其文中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形象又很不潇洒”,朱自清被指文风孱弱病态,近乎无病呻吟。
除了《背影》,古代四大名著也难幸免:《水浒传》写黑帮,《红楼梦》玩早恋,《三国演义》搞暴力,《西游记》纯空想……同学们说,杜甫不是好男人,不养家,鲁迅文笔超烂,写文章老跑题……名家和名作,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由此社会也掀起了一场关于什么是“文学经典”的大讨论。
【现象】杜甫不是好男人,鲁迅是“跑题大王” “四大名著”的另类尴尬
事情起因据说是福建师大教授孙绍振发表在今年第6期《语文建设》上的一篇文章——《<背影>的美学问题》。在文章开头介绍了这样一个背景:2003年年底,武汉一家晚报披露,朱自清的《背影》在中学生民意测验中得分很低。中学生不喜欢《背影》,主要理由是,文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形象又很不潇洒”。因此,某中学语文教科书将《背影》排除在外。据说因为此举惹怒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家长,教科书编者不得不出来辟谣,表示已决定将《背影》列入下一册语文课本,风波这才得以平息。
当然,文章中孙教授肯定了《背影》文学价值,但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丁启阵对《背影》进行了反驳,以“违反交通规则,形象又很不潇洒”为由,建议把朱自清的《背影》从语文课本中删去。随后,丁副教授又列举了大量的“例证”证明删除的必要性。至此,关于《背影》要不要从教科书中删除的讨论,沸沸扬扬。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网友纷纷为“四大名著”找茬:《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太过暴力、《武松打虎》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西游记》则有虐待动物之嫌、《红楼梦》卿卿我我,渲染色情,会诱使学生早恋;《三国演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中学课本上的文学经典形象遭遇严重毁灭。
对于这些言论,厦门中学的学生们早已司空见惯。他们说,同学间还流传一种说法:杜甫不是好男人,留着妻儿饿肚子,自己去吟诗作对。连鲁迅也没逃过他们的“法眼”。某中学初二学生夏同学说,他们给鲁迅起了个外号:“跑题大王”——跑题还跑得名正言顺,从一个屁大的事,联想到很远很远,文字过于深奥导致揣测他的用意很困难,不懂!
【探因】经典文章多须背诵 厌恶情绪掩盖了文章的优美?
虽然讨论热烈,但网上骂声一片,一边倒地认为,质疑声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经典就是经典,哪里容得这些人“吹毛求疵”?姜先生偏爱文学,他说“蹒跚”这个词就是那时候学会的。一位网友说,他小时候不懂事,不懂《背影》中注入的父爱,懂事之后,每次读到《背影》的文字,总是很感动。喜欢《背影》不是因为它是名家的作品,是因为它确实真实感人。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反对质疑的人,多半是已经毕业的人,而在读的学生,反应就没那么强烈了。虽说这些作品名气大,但真没看出有多“经典”,现在的语文解读,几乎都是在挖掘文章里作者原本没想到的东西。
大同中学一位语文老师说,像《背影》,那时候的橘子很珍贵,父亲买得辛劳,现在的小孩子,没有对父爱的切身体验、感受,觉得这种感情离他们很远,与他们无关,因此也就不“往心里去”了。因为现在的父母关爱过度,整天唠叨,孩子怎么会去体验感受父母的好?没有背景的教育,孩子就变得麻木。
刚刚小学毕业的洪同学说,那些被标榜“优美”的课文,都是要背诵的,有的几乎整篇背诵。像《为人民服务》、《詹天佑》、《跨越百年的美丽》……背得那个惨啊,老师说了,会不会背?不会。好,回家抄2遍再默写!同年级的蔡同学补充:他们是错一个字抄一遍,记得是记得了,因为上课背一次,期中考试背一次,期末再背一次,最后毕业考再背一次,但厌恶情绪掩盖了文章的美感,啥欣赏也都没了。
“几年过后,这些你背过的文章,你记得多少呢?”双十中学一位高二同学就说,那些他小学背过的优美文章,几乎不记得了。
【说法】现在不喜欢不代表以后不懂 用经典引导孩子是必须的
这场最开始就有中学生参与的大讨论,也回归到了中学生身上:什么才是他们适合读的文章,教材中的经典,是不是他们眼中的经典?
厦门九中的汤同学就说,在她的理解中,文学经典就是经久不衰、有深刻思想、具有社会和时代意义的作品,经典是有客观标准的,自己读的时候认不认为是经典,喜不喜欢是另一回事。名著肯定是经典,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比如《哈利波特》,现在还不能认为它是经典,但在她心中的标准,它已是经典,最后会不会被社会认可为经典,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双十中学的一位男同学也说,所谓名著,必定是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的作品,它可以深刻地反映在特定历史年代的民风民俗。虽然有些作品因为我们的人生阅历还不够丰富,不能引发我们的认同感和我们的兴趣,但当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渐渐发现其中的乐趣。也许这个过程会很长,但是,经典不就是经过历史长河淘洗才留存下来的吗?
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王立根说,所谓中国的经典文章,是历史上认同、全民族认同的作品。文学作品是精神上的享受和美的追求,是文化遗产最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虽允许不同声音,但不应该去颠覆这种精神,这是我们的财富,应该传承它、学习它。一个国家没有伟大的作品是悲哀的,有了还不去尊重更悲哀。
大同中学的这位语文老师也说,我们的教材还是太死板,有调整也是微调。是把成人的思想强加给小孩子,是大人一厢情愿的想法,大人觉得经典,但小孩子不爱看,这就脱离了实际。但现在的小孩喜欢漫画,喜欢色情等低俗内容,教材也不能一味地迎合他们的口味。用经典的文章引导他们也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