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内镜诊疗基地更早更好地诊治消化道肿瘤
专家用内镜为病人行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切除手术
核心提示 从大刀阔斧开膛破肚,到以“钥匙孔”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医疗手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如今,只需将一根细管插入消化道,就能轻松切除肿瘤,这种手术甚至不会在患者身体表面留下任何创口和疤痕。这就是内镜治疗的魅力。
上周六,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道早期癌内镜诊疗联合基地”正式成立。这必将推动我市内镜诊疗技术再上新台阶,也意味着更多的消化道早期癌能及时被发现和治疗。
顶级内镜专家定期来厦手术
在内镜诊疗联合基地揭牌仪式上,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党委书记秦新裕说,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以前,切除肿瘤刀口很大;后来,随着微创技术兴起,在身体上打几个小孔就能切除肿瘤;现在我们用内镜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直接将管子插入消化道操作即可,患者体表连刀口都没有。”秦新裕介绍说,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每年内镜诊疗量近6万人次,已运用内镜成功治疗消化道早期癌数千例,取得很好的效果。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杨叔禹表示,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是我国著名的三甲综合性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其共同打造“消化道早期癌内镜诊疗联合基地”,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携手合作。“在厦门,胃癌、肠癌、食管癌等消化道肿瘤高发,防治消化道肿瘤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内镜诊疗联合基地的成立,必将促进我市消化道早期癌诊治水平进一步提升,造福一方百姓。”
据悉,联合基地成立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每月将定期派专家到厦门指导内镜诊疗工作,并参与消化道早期癌疑难病例的会诊和治疗;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内镜医师也会不定期到上海中山医院接受高新内镜技术培训,并联合开展医学科研,攻克疑难病症。这样,患者在厦门就可以享受到国内一流内镜专家的服务,免去了赴外地就医奔波之苦。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党委书记秦新裕、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杨叔禹、厦门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周文为基地揭牌。
不开刀就能治愈早期胃肠癌
只要早发现、早治疗,相当一部分消化道肿瘤是可以治愈的。在我国,绝大部分消化道肿瘤被发现时已是中晚期。这一方面跟检查和诊断技术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民众的健康意识薄弱有关。
“以胃癌为例。日本是胃癌高发国家,但是,在日本,胃镜检查非常受重视。日本人在40岁以后都会至少做一次胃镜检查,政府早就把胃镜体检项目纳入相关法规保障之中,作为一项社会福利督促并免费向市民提供,因此日本早期胃癌的发现率很高,接近50%,这些患者早期治疗,基本上都能长期生存。而在厦门,这个数字仅3%-5%。”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室主任陈进忠不无遗憾地说,很多病人拖到吃不下饭、身体消瘦、开始便血了,才肯来医院检查,一做胃镜,往往已是癌症中晚期。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姚礼庆告诉记者,日本较早开展了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这种手术能有效切除消化道早期癌,创伤小、恢复快,身上不留疤痕。2006年,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在我国率先引入ESD手术,目前已开展数千例,复发率仅1%。“目前,我们已将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治率由不到5%提高到10%,ESD手术功不可没。但是,ESD手术有一定难度,因为手术不开刀,器械是由消化道直接进入患者体内的,一旦操作中出血量较大,补救就有风险。我们希望与全国同行共享我们的经验和成果。目前,我们正致力于在全国推广ESD手术,希望能将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治率进一步提高到15%。”
名词解释: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ESD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内镜微创治疗手段,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兴起于日本。目前国内仅少数几家知名内镜中心能常规开展。主要适应于早期食管、胃肠癌及癌前病变,胃肠道巨大息肉及粘膜下肿瘤等的治疗。在微创技术下,通过ESD可以完整大块地切除病变,同时一并“扫净”部分粘膜下病变,实现根治肿瘤的效果。与常规内镜切除相比,大大降低了病灶复发率及肿瘤残余。而较之于传统外科手术,又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尤其是能够在根除肿瘤的同时,完整地保留胃肠道及其机能。
【同步新闻】
15分钟,轻松解决食管癌
“消化道早期癌内镜诊疗联合基地”揭牌仪式结束后,来自上海的专家在第一医院内镜室医护人员的配合下,立即为几位消化道早期癌患者做了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手术)。其中最年轻的是一位34岁的食管癌女性患者。医生将内镜从她口中插入食管,仅用时15分钟,就成功切除了肿瘤。
这位患者来自石狮,近5年来,她时常感到上腹部不舒服,4个月前,她做胃镜检查时查出食管癌,这是一个食管粘膜下肿瘤,呈球形隆起,直径约1厘米。7月10日上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周平红教授为其手术。只见这位患者就像做胃镜一样躺在检查床上,被麻醉后便沉沉睡去。9时5分,周平红开始操作,将一根细管由患者口部插入,每一部操作都清楚地显示在屏幕上。他先用染色、放大、超声内镜确定肿瘤的范围、大小和深度,然后电凝标记肿瘤,并往粘膜下注射生理盐水,肿瘤顿时像鼓泡泡一样鼓起来,边界非常清楚。他迅速切开肿瘤边缘,紧接着小心剥离肿瘤的基底部。很快,肿瘤被完整地剥离下来,经口腔取出。最后,周平红用钛夹夹闭手术创面。9时20分,手术结束。整个操作一气呵成,干净利落,几乎没有出血。
周平红告诉记者,这个手术不像传统手术那样需要切除食管,只是将肿瘤从食管的粘膜上剥离下来,连缝合线都不用,创口2个星期内会完全恢复,用来夹闭创口的钛夹也会自动脱落排出体外。患者术后2小时就可以喝凉开水了,休息一两天就能出院。
【链接】
40岁后应定期做内镜检查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室于1981年在厦门最早成立,并在厦门率先开展了胃镜、结肠镜、食管镜、支气管镜和十二指肠镜的检查工作。目前,第一医院内镜室拥有电子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支气管镜、氩离子凝固术设备等。2008年,独立开展各种内镜诊疗1.5万余次。主要技术项目包括食管胃结肠疾病的常规内镜检查、色素内镜检查、胆道胰腺疾病的内镜治疗以及超声内镜诊治技术等,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在我市率先开展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切除消化道早期癌及粘膜下肿瘤,惠及众多患者。
第一医院内镜室主任陈进忠介绍说,内镜诊疗范围从口腔到肛门,覆盖整个消化道。他提醒:40岁以上的人群,若有胃痛、便血、粘液血便、吞咽不舒服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做内镜检查;父母兄弟等直系亲属曾患消化道肿瘤的人群,建议以亲属肿瘤发病年龄为基础,至少提前10年开始定期做内镜检查。若初次内镜检查无任何异常,可两三年后再查一次;若怀疑有异常,应每年复查一次,密切观察病变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