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吃的是“食品”还是“添加剂”?
追求新奇口味 一支雪糕含19种添加剂
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新规实施后,以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食品添加剂,几乎是一夜之间“赤裸裸”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有人买来某品牌蓝莓酸奶味雪糕,细细一数,发现在34种配料中,食品添加剂竟然多达19种。这些添加剂在雪糕中究竟扮演着怎样一种角色呢?有人分析雪糕的添加剂中,笕菜红、亮蓝用于着色;卡拉胶、黄原胶、单硬脂酸甘油酯等用于塑形;乳酸、羧甲基纤维素钠、柠檬酸钠等具有防腐保鲜的作用。
原来都是用来调味、着色、塑形、防腐的。湖南一质检部门的总工程师一语道破天机:最近几年添加剂越用越多,跟这两年饮料、包装食品越来越追求新奇口味也不无关系,要创造各种口味,往里面加添加剂就成了最好的解决办法。以后买东西,看着很多食品外包装上大言不惭地写着:“本品绝不添加防腐剂”的字眼,估计没几人会相信了。
追求口感 一盒奶含14种添加剂
不仅仅是雪糕,许多商品的包装上,添加剂的种类甚至超过了配料的种类,而各种拗口的名称,让不少消费者心存畏惧:到底我们吃的是食品,还是添加剂呢?
有心人在新规出台后,从超市买回酸奶特意看了看外包装的标示,没想到一款250毫升装的酸奶里,添加剂多达14种:羚甲基纤维素钠、果胶、柠檬酸、柠檬酸钠、结冷胶、海藻酸丙二醇酯、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阿斯巴甜、安赛蜜……,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添加剂,让这位妈妈担心了一晚上,她原本是要买牛奶给孩子喝的,现在还真不敢喝了,她说:“太夸张了,这喝的哪里是牛奶啊,根本就是食品添加剂。”
其实,不仅乳制品如此,一个小小的果冻,包含的食品添加剂竟有10种之多,此外,蜜饯、饼干、火腿肠、膨化食品等产品,同样离不开添加剂的身影,而食品添加剂数量之多,更是令人感到有些吃不消。
【点评】
添加剂还是少用些好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据专家介绍,现如今我们的一日三餐都与食品添加剂分不开了:早餐,袋装“鲜牛奶”,防腐剂必不可少,楼下早点铺的馒头、面包房的面包,松软的背后全靠膨松剂;午饭,大米增香剂、改良剂,甚至陈米返鲜风味剂,白花花的米饭也并不简单。炒菜的食用油里,BHA、BHT,这一连串英文名儿听着都云里雾里。晚餐,用的调味品越多,添加剂就越多。增味剂、增稠剂、酸度调节剂,每家每户用的酱油、味精都属食品添加剂的范畴。夏天到了,你要喝一瓶果汁,柠檬黄、食用香精,甚至是色素,没准也是里面的主打。
据了解,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共有22类,1812种。尽管专家和相关部门总是告诉我们:只要按国家标准添加食品添加剂,消费者就可以放心食用。但是,我总担心,即使是一款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被毫无节制地食用,难道对健康没有任何影响吗?对此,山东大学一位博导徐贵发教授就发话了,他说:部分食品添加剂虽然对人体无害,但对人体来说也不是必需的。如果长期食用食品添加剂,其成分在体内累积,也会给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现在的食品添加剂不像以前的添加剂了,很多都是化学合成的,这些合成的添加剂对人体肯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添加剂固然有改善食品品质、口感,提高食品质量和保藏性等功能,但对商家而言,更主要还是它能降低成本,在极大地提升食品品质和档次的同时,增加其附加值,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看来商家紧紧盯住的还是一个“利”字,殊不知,久而久之,如果全社会的所有厂商都靠这样低成本的手段来改善食品质量,所有人都被迫得吃添加剂,这些厂商自己能幸免吗?除非你不食人间烟火,因此,这无异于害人也害己的短视之举。我们呼吁:加工食品还是少用些添加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