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临床结合的典范 两岸中医医院院长论道
昨天上午,“首届海峡两岸中医医院院长讲坛”在厦召开,讲坛围绕“发挥两岸中医药特色,促进中医医院发展”展开。台湾中医诊断学会理事长、台湾医疗财团法人、长庚纪念医院副院长张恒鸿评价厦门市中医医院:能以中医为主体,吸收各种现代好的方法,更好地展现中医。
张恒鸿说,中医必须走现代化之路,与时俱进才是长远的发展方向。他介绍,在台湾,中西医是先分工再合作。医学生可读中西医本科,时间为8年,中医、西医执照均可参与考试。1958年实行政策至今,同时拥有中西医执照的医师已有三四千人。
另外,张恒鸿介绍,台湾未单独设有中医病床,就诊中医费用也未参与公共医保,需要自费,中医发展因此而受限。出现患者到中医医院拿药治病,而住院却到西医医院的怪现象。他评价说,大陆中医活泼、有弹性、有效率,但管理上更应精细些。
他尤为赞扬厦门中医院能够将最新的科技运用到中医的领域中,是很好的中西医临床结合。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对两岸中医药交流给予肯定,通过近些年的交流与合作,两岸中医药产业形成了以下共识:第一,发展中医药要始终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按照中医药的特点和规律办事;第二,发展中医药要为建立可持续的医药卫生体系做出贡献;第三,发展中医药必须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民众、进家入户。
国台办交流局副局长何岚菁也说,两岸同胞一脉同根,信中医、用中药,对中医药文化的信赖和发展已经融入到健康的理念中。两岸中医药发展各有优势,互补性强,两岸携手不仅会促进两岸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也可实现互利共赢,还可以促进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首届海峡两岸中医医院院长讲坛”内容共涉及到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保健、文化、产业等诸多方面。通过此次会议,大陆和台湾中医药界对两岸中医药合作、共谋发展充满期待和向往,必将深化两岸对海峡中医药共建的认识,坚定两岸对中医药事业的信心。此次讲坛作为今年“海峡论坛·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的重要配套活动,来自北京、上海、广东、辽宁、江苏、浙江、四川、内蒙古、湖北、江西、山西、福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多家中医院以及台湾地区13家中医医疗机构100余位院长出席了会议。
相关新闻
签约仪式现场
厦门台湾“联姻”研究中医药
昨天,我市海峡中医药合作发展中心与台湾相关单位签订一个意向书与一个合作协议。
厦门海峡中医药合作发展中心同台湾中医诊断学会签署《中医临床诊断技术项目对接合作意向书》,组织相关技术力量,就中医诊断的标准及统一规范、四诊参数的量化等课题进行共同研究,并以中医理论及临床经验为基础,结合现代科技与方法,共同推动发展中医诊断辅助仪器及相关学术研究。
据介绍,台湾中医诊断学会成立于2004年3月,汇集了全台湾有志于发展中医诊断相关研究的中、西医师,致力于传统中医的现代化、科学化与国际化,并以促进中医诊断的学术研究、规划中医临床诊断作业程序、推展中医诊断的教学训练为宗旨。
另悉,厦门海峡中医药合作发展中心还与台湾红葳科技集团签约《中医临床适宜技术培训深度合作协议》。双方将继续合作举办“中医临床适宜技术及足弓矫正医学培训班”、“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培训班”,每年举办6期。还将联合成立相关教育培训机构,制定系列培训课程,包括足弓医学与经络养生的初级、中级、高级培训班,医学产业管理培训班,医学产业文化培训班等,以培养掌握中医适宜技术的全面人才。
另外,双方还将联合成立“中医经络养生与足弓医学研究会”,总结有关中医经络养生与足弓医学保健的临床运用经验,并以现代科学技术对经络养生和足弓矫正的相关原理进行研究探讨,促进足弓医学这一中医适宜技术得到更广泛的推广运用。
据了解,厦门海峡中医药合作发展中心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市政府主办,并于2008年7月设立的首家对台中医药交流与合作基地和窗口,以医、教、研及中医药产业的全面交流与合作为宗旨,推动两岸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另悉,现场还有中药、中医临床研究等4个项目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