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校园健康 >> 查看内容

3个学龄段的不同教育法

2010-06-22 09:12:40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1201

   “在高速发展的文明进程中,青少年儿童的心智成长应该是被物质成全,还是被物质湮灭?”


   昨天,著名教授于丹在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上发表了精彩演讲。于丹说,当前的中国教育,应在“小学加强公益教育,中学加强挫折教育,大学加强职业教育”。


   小学每周两个半天义务劳动


   目的:从小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认同感、道德感


   于丹认为,当今社会,文明高速发展,城市一方面使生活变得更美好,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竞争。在物质环境过分堆砌的背后,人的能力也相应降低了。这种情况在两岸青少年儿童身上也普遍存在。因此,“怎么样使人能够更好地去利用文明,在文明中建立人的尊严与自由,建立爱与信任,建立一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联,建立一个孩子的责任”,显得尤为重要。


   于丹认为,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认同感、道德感,小学每周至少拿出一到两个半天,去做义务劳动,让孩子培养劳动和付出的习惯。一个能够为他人付出的人,才是一个有生命尊严的人。


   中学加强挫折教育


   目的:高智商的人,情商不够高难获长久发展


   中学时期应该加强挫折教育,要调动社会上的人力资源,让高校的心理专家走出围墙,走进社会,为孩子做心理辅导,让他们认识到个人利益的出让与牺牲。要在中学阶段完善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情绪,让他们有能力去承受今后的挫折,有勇气去面对困难与艰辛。

 

   大学更需要职业教育


   在大学阶段,于丹说,孩子更应该接受的是职业教育,而不只是专业学识。一个不懂得适应职业岗位的人,他的专业技能是不能发展的。有高智商的人,如果情商不够高,他也很难获得长久发展。


   “这个世间的爱有千万种,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以分离为成功的标志,只有让孩子自己真正地走出去,获得人格的独立与自由,才是为人父母真正的成功。”


   在于丹看来,在这种教育下成长的孩子,自然会懂得为人付出,与人分享,直面挫折,适应环境。如此,才有可能获得个人生命的真正价值。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49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