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校园安全防火墙(一):让孩子远离“校园暴力”(
今年3月23日至4月30日,福建南平等学校连续发生5起针对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的暴力事件,造成多名老师、学生伤亡,给受害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悲痛和伤害,给社会稳定带来恶劣影响,数起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立即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关于校园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今年5月3日,全国校园综治稳定工作会议结束后,全国各地各级政府包括卫生、工商、公安、交警等多个部门纷纷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投入到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的大行动中,一切措施和行动都是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放心的校园环境。为此,本报记者就我省教育、公安、卫生等各部门开展的系列校园安保工作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特写和扫描,以此呼吁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加入到维护校园安全的行列之中,尽全力让孩子们的成长远离各种不必要的伤害!
前不久,全国范围内接连发生的一起起校园恶性伤害事件,使得与校园有关的“安全与暴力”现象成为媒体及大众共同关注的话题。事实上,近年来全社会对于校园暴力的讨论和关注始终未能停息,在网络任意搜索或调阅各大报刊,经常会发现不少发生在中小学校园的暴力事件,从城市到农村,从校园之内到校园之外都有不同程度的校园暴力的阴影,这些阴影如不及时清除,将会成为孩子成长中一道无形的障碍。
暴力阴影因何笼罩幼小心灵
近年来不少校园暴力事件见诸媒体,2008年10月4日,朔州市23岁的高中教师郝旭东被自己的学生李某捅死在教室里;大同市阳高县某高中“班霸”经常借口“过生日”让别人“上礼”;住宿学生被外来流氓欺负,该县的王官屯镇、大白登镇还出现了“怕怕”学生和社会“小混混”强迫初中生购买、推销假烟的现象。甚至省城太原市的某些学校也出现过“强收保护费”、“恐吓低年级学生”的案例,太原毛纺厂13岁女孩勒索同龄人时说:“想在这儿混,拿来保护费。”
港台警匪片和日本卡通画中“拳头加枕头”等不良文化正无形地侵蚀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信息庞杂、消费多元、家庭结构失调的现实中,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庸俗文化对中小学校园的影响日益加剧。除了电视、网络、广播这类大众传媒的影响,口袋书、粗口歌、血腥色情玩具也日益泛滥,学生纯洁的心灵填上了一些灰色的空间。
太原市杏花岭区某小学的李校长直言:“社会上的很多不良风气正在校园里蔓延,轻者有的孩子花钱让同学代写作业、班干部贿选、请客送礼、吃喝玩乐,重者则发展成拉帮结派,崇尚校园暴力,甚至酿成悲剧,孩子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了成人社会的某些阴影,某些家长‘金钱至上’、‘有权决定一切’的言传身教让孩子过早地成人化和庸俗化,再加上独生子女普遍存在溺爱的情况,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危机,暴力倾向有了生存的空间。”
此外,据心理学专家分析,中小学生往往面临着学习、升学、未来就业、经济比照、人格贬低、校园内帮派势力等多重压力,而他们本身又具有好奇、敏感、心理褊狭、好占上风、爱模仿的性格特点,每当受到班级小霸王、“少年黑社会”的欺诈后,不少孩子稚嫩的心灵不足以辨别事件的性质,不足以承受思想的重创,一方面自尊、自卑交织,不敢与家长老师及时沟通,一方面默默地将屈辱、“愤恨”发酵,将自身遭遇与影视情节相对照以寻找出路。当再次面对“淫威”时,有的继续选择做“沉默的羔羊”,有的头脑一热,不惜“以暴抗暴”当孩子们发现“暴力决定一切”的“黑道原则”可以解决矛盾和冲突后,哥儿们义气,“拜把子”,便顺势滋生,原来的“弱势人群”很容易地变成了“高危人群”。
重拳打击校园违法犯罪
遏制校园暴力,还孩子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让我省上下拉开了一场维护校园稳定的长达七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我省各地纷纷建立起了警校联系制度,公安部门加强了中小学、幼儿园及周边治安巡逻,并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拉网式隐患大排查,学校周边环境因此得到了较大改观。
山西省实验中学主管学校安全工作的贾校长告诉记者:在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之前,学校周边每天都会发生一些不良分子专门侵害学生和教师的事件,他们公开对师生实施偷抢,影响十分恶劣。近一个月来,公安部门加大了打击力度,这种现象已经开始从校园周边消失,最近再也没听说有师生被敲诈、被抢的事情发生。贾校长说,学校周边良好的治安环境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和学习的重要外部条件,若学生长期处于敲诈勒索的恐惧阴影下,不利于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来自省公安厅的消息,为确保校园周边安全,省厅党委出台了多项具体措施。内容包括在校园周边增派巡逻警力,加大巡逻密度,加强对形迹可疑人员的盘查询问,及时处置校园及周边发生的各种治安问题等。省厅要求各地公安部门会同教育部门要认真调查、发现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督促指导学校建立健全保卫组织,加强校园内部的巡逻、守护工作。
为确保校园安全,各地学校也纷纷采取了积极行动。太原市教育局专门下文要求各个学校要实行外来人员准入登记、检查、验证制度,并制定了10条具体举措,这些举措的贯彻实施,不仅能有效地监督校外人员进出学校的情况,对不法分子形成了一种威慑,从而能够更好地保障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园财产安全。
山西师范学院法学系张普定教授告诉记者:校园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事情,它是社会是否稳定的试金石。只有教育、公安、工商等部门形 成 “ 合力”,保持目前这种“高压“态势,校园及周边环境才能得到根本改善。
为孩子的安全筑牢铜墙铁壁
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日前在山西检查指导学校安保工作时强调,依靠基层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坚持专群结合、综合治理,筑牢铜墙铁壁,为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创造安全的校园环境。这揭示了政府解决校园安全问题的新思路。保护好孩子的安全,单靠一些应急性的举措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校园安全恶性事件频发,其背后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犯罪分子不计后果采用极端暴力手段,导火索却往往是一些很小的矛盾。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给遇到困难的人以更多关爱,给性格偏执的人员以更多疏导,给精神疾病患者以必要的救治和管理,问题就能解决在萌芽状态,矛盾也不会积累乃至激化。这些工作也许不一定能立即见到成效,却是解决校园安全等社会难题的长远之策。
利用司法和综治部门排查矛盾、预防犯罪等方式来维护校园安全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措施,太原市尖草坪区汇丰司法所在预防青少年犯罪,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先后调解学校伤害案件8起,收留服刑人员子女6名,接受家庭暴力求助12人次,进行法律援助130余人次,教育感化“边缘少年”700余人次,该所辖区内的13个社区已连续五年没有发生一起青少年犯罪案,司法部政治部主任尹晋华曾对该所给予高度赞扬:“山西惟一,全国少见”。
校园安全保卫工作需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才能确保校园安保工作的万无一失。为强化学校及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孩子平安上下学,我省各级司法行政部门日前展开行动,力求通过人民调解、法制宣传、安置帮教、法律服务等,将各种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
此外,省司法厅还将通过人民调解的手段,力求积极主动化解矛盾避免激化。同时,各司法所要对辖区内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及周边地区进行摸排,一旦发现有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苗头和不稳定因素,要求务必及时进行化解,努力消除和化解各种矛盾隐患,筑牢校园安保的“外围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