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医疗队:屋檐下搭台 做移植手术
2008-05-23 08:42:00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719
【连线】
昨天0时33分,厦门市第二医院王东明医生给我发来短信,“接到通知,19日至20日可能发生6-7级余震。厦门医疗队全体从招待所四楼搬到二楼,并派人值班。今夜难眠啊。”
10分钟后,短信再次传来,“成都五院紧急征召我们前往医院备战!”
厦门医疗队14位队员整夜未眠。
地震预报发出后,成都市第五医院立即决定清空病房,将病人转移到空旷地带。厦门医疗队赶往医院各科室帮忙。搬氧气瓶、抬病床、扶伤员……700多名病人全部转移完毕,已是昨日凌晨2时许。医院广场密密麻麻都是病床和帐篷,就连手术室和ICU都搬了出来。
突然,21岁的患者小罗腹痛难忍。小罗家住都江堰。19日14时发生的余震震塌了他的家,他没来得及跑出来,被压伤了。家人送到五院住院观察,刚入院时病情还算稳定。
厦门市中医院王跃全医生和第二医院王东明医生紧急会诊。腹腔穿刺检查抽出不凝固的血液,B超检查显示脾破裂。若不即刻手术,小罗必死无疑!
“看来今晚要在屋檐下做剖腹手术了。”2时48分,厦门中山医院杨芳裕医生告诉我。
医护人员迅速在一楼大厅搭起临时手术台。3时20分,王东明和王跃全一起为小罗做开腹手术。队长张振清到场指挥,书记齐忠权台下指导,队员任锐负责麻醉。厦门医疗队严阵以待,抢救濒危的小罗。
两位王医生在小罗腹部开了一道20厘米的口子,从腹腔内清出积血约1200毫升!手起刀落,破裂的脾脏很快切下来。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脾切除后虽能保住小罗的性命,但势必会影响他以后的身体免疫力。手术条件如此简陋,是就此打住,还是寻求更完善的治疗?
器官移植专家齐忠权和两位王医生紧急协商后决定立即为小罗实施脾移植手术。
王东明小心翼翼地将破损的脾切成小块,每块长约2厘米、厚约0.5厘米,共切了30多块。然后一针一块,将它们缝到小罗腹部的大网膜上。王医生告诉我,大网膜就是切开腹部后看到的那层黄黄的“油”,这些小块的脾脏能在大网膜上存活,继续发挥脾脏的免疫功能。
4时40分,手术圆满完成。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下了手术台,王东明和王跃全露出欣慰的笑容。
9时许,厦门市第一医院的于修义医生告诉我一个感人的小插曲:当时接到余震预报,得知余震随时可能发生,在紧张地向外搬运病人时,厦门医疗队队员都抢着干高楼层的工作,想把地震逃生的机会留给其他队员。除了参与手术的医生,其他队员一直在户外监护重症伤员,夜里气温降低,队员们互相推让防寒物品。天刚蒙蒙亮,队员们又抖擞精神,投入到新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中。
本报记者 楚燕
厦门医生在临时搭的手术台上实施脾移植手术。(供图/厦门赴川医疗援助队)
昨天0时33分,厦门市第二医院王东明医生给我发来短信,“接到通知,19日至20日可能发生6-7级余震。厦门医疗队全体从招待所四楼搬到二楼,并派人值班。今夜难眠啊。”
10分钟后,短信再次传来,“成都五院紧急征召我们前往医院备战!”
厦门医疗队14位队员整夜未眠。
地震预报发出后,成都市第五医院立即决定清空病房,将病人转移到空旷地带。厦门医疗队赶往医院各科室帮忙。搬氧气瓶、抬病床、扶伤员……700多名病人全部转移完毕,已是昨日凌晨2时许。医院广场密密麻麻都是病床和帐篷,就连手术室和ICU都搬了出来。
突然,21岁的患者小罗腹痛难忍。小罗家住都江堰。19日14时发生的余震震塌了他的家,他没来得及跑出来,被压伤了。家人送到五院住院观察,刚入院时病情还算稳定。
厦门市中医院王跃全医生和第二医院王东明医生紧急会诊。腹腔穿刺检查抽出不凝固的血液,B超检查显示脾破裂。若不即刻手术,小罗必死无疑!
“看来今晚要在屋檐下做剖腹手术了。”2时48分,厦门中山医院杨芳裕医生告诉我。
医护人员迅速在一楼大厅搭起临时手术台。3时20分,王东明和王跃全一起为小罗做开腹手术。队长张振清到场指挥,书记齐忠权台下指导,队员任锐负责麻醉。厦门医疗队严阵以待,抢救濒危的小罗。
两位王医生在小罗腹部开了一道20厘米的口子,从腹腔内清出积血约1200毫升!手起刀落,破裂的脾脏很快切下来。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脾切除后虽能保住小罗的性命,但势必会影响他以后的身体免疫力。手术条件如此简陋,是就此打住,还是寻求更完善的治疗?
器官移植专家齐忠权和两位王医生紧急协商后决定立即为小罗实施脾移植手术。
王东明小心翼翼地将破损的脾切成小块,每块长约2厘米、厚约0.5厘米,共切了30多块。然后一针一块,将它们缝到小罗腹部的大网膜上。王医生告诉我,大网膜就是切开腹部后看到的那层黄黄的“油”,这些小块的脾脏能在大网膜上存活,继续发挥脾脏的免疫功能。
4时40分,手术圆满完成。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下了手术台,王东明和王跃全露出欣慰的笑容。
9时许,厦门市第一医院的于修义医生告诉我一个感人的小插曲:当时接到余震预报,得知余震随时可能发生,在紧张地向外搬运病人时,厦门医疗队队员都抢着干高楼层的工作,想把地震逃生的机会留给其他队员。除了参与手术的医生,其他队员一直在户外监护重症伤员,夜里气温降低,队员们互相推让防寒物品。天刚蒙蒙亮,队员们又抖擞精神,投入到新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中。
本报记者 楚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