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种民族药入医保 9项辅助生殖可报销
就医用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省医保局立足省情实际,综合考量医保基金承受能力与各方需求,通过多举措优化医药服务管理,让群众享受质优价宜的医药服务,下一步还将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
在支持民族医药发展上,青海从药品目录、饮片范围、服务项目三方面发力,全面满足群众民族医药需求。在医保药品目录方面,青海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纳入96种民族药的基础上,动态增补60种,使全省医保目录涵盖的民族药达到156种;中药饮片支付范围持续扩大,在现有892种中药饮片基础上,新增150种藏医中药饮片纳入医保支付,同时在全国率先出台并不断优化藏蒙医院制剂医保目录,当前目录已包含531种3200个制剂;民族医医疗服务项目医保覆盖力度持续加大,全省现有567项民族医医疗服务项目中,499项已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纳入占比达88%,其中甲类290项(占比58.1%)、乙类209项(占比41.9%)。
为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积极响应国家生育支持政策与群众期盼,青海将“取卵术”“胚胎移植”等9项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截至目前,已为3922人次支付待遇503.45万元,有效降低不孕不育患者生育成本,切实缓解群众“不能生、不敢生”的困扰。
医保基金作为群众“看病钱”“救命钱”,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医疗保障制度可持续性。当前全省医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但受人口老龄化加快、医疗需求释放等因素影响,基金收支平衡压力逐渐增大。对此,青海全面实施区域总额预算管理,通过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升合理诊疗水平,坚决守住基金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省医保局将持续发挥医保制度优势,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医保协议管理,优化医保目录,促进医保与医疗医药体系良性互动,推动人民群众享有高质量、有效率、能负担的医药服务。
(记者 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