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集采提质扩面 医保暖心惠民
2025-10-25 09:45:32央广网佚名查看次数:8
来源:安徽日报
28批药品、32批耗材、3批试剂集中带量采购全面落地,累计节约采购资金183亿元;白内障高端人工晶体价格从2.3万元/个降至8900元/个;常规种植单颗牙的总费用从2万元降至7000元左右……“十四五”以来,安徽交出一份沉甸甸的医保惠民答卷。
从城市三甲医院到乡镇卫生院,从公立医院到零售药店,集采降价像一股暖流,温暖了更多百姓。
“我婆婆以前做白内障手术就花了1万多元,我这次只花了不到7000元,眼睛清晰了,费用便宜了!”10月22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病房,65岁的叶女士术后揭开纱布,视力恢复到0.8。她右眼植入的那枚人工晶体,正是2023年底国家第四批高值耗材集采的中选产品——某品牌新一代单焦点晶体,原价1.2万元/个,集采后1100余元/个,降幅高达90%。
安医大二附院眼科主任陶黎明介绍,其科室每年要进行3000余台白内障手术,“集采前,高端晶体动辄上万元,许多患者望而却步;集采后,22个品牌、百余种晶体全部降价,老百姓得了真实惠。”
安徽是全国高值耗材集采“破冰者”。2019年7月,我省以骨科植入(脊柱)类、眼科(人工晶体)类为突破口,探索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集采不是简单的‘砍价’,而是制度重塑。”省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负责人介绍,医保部门坚持“带量采购、量价挂钩、招采合一”,压缩流通环节不合理费用,降低药品耗材虚高价格。
今年以来,安徽省医保局做好第十批国家集采药品、第五批国家集采高值医用耗材和十六省(区)联盟药品、广东联盟超声刀头和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等集采中选结果落地执行工作。今年上半年,6个批次药品、3个批次耗材集采中选结果在我省落地执行,节约采购资金约17.3亿元。
药品耗材在降价,检查费用也在不断“跳水”。长期以来,PET-CT被视为“天价检查”,全身扫描动辄近万元,肿瘤患者常常“望价兴叹”。今年3月1日起,安徽中科庚玖医院主动响应集采成果,将PET-CT检查费从7600元降至2980元,降幅高达60%。
省医保局数据显示,随着国产PET-CT中标价跌破1000万元/台,仅为进口同档设备一半,我省已将全身扫描政府指导价从6700元下调至4980元,同步降低X线摄影、CT、磁共振等7个放射类项目价格,平均降幅22.4%。“检查费、住院费、药费都在降,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集采降价,还点燃了创新火种。今年7月,我省修订了现行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对26个涉及新技术或方法、改良的临床操作设立收费接口。对接国家医保局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规范新增“磁共振灌注成像”“异种器官移植”“中医锐性清疮”等价格项目。畅通医保部门与创新药企业交流渠道,加强对自主申报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创新医药企业的政策指导。安徽通过“招采+创新”双轮驱动,既让老药老材降价,又给新药新械让路,实现“腾笼换鸟”。
从“一粒药”到“一张片”,从“一个晶体”到“一台设备”,安徽医保用五年时间书写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实现了“用更少钱买更好药、做更精准的检查、享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记者 陶妍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