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政策法规 >> 查看内容

记者节随笔:专业的监督,让医美更规范

2022-11-12 16:40:57本站本站编辑查看次数:648

记者节随笔:

专业的监督,让医美更规范

原创 / 文字 李滨

11月8日这天是记者节。想起自己曾经也是记者队伍中的一员,不禁失笑。笑的原因是自己后来做了医美业,越来越拧巴,成了媒体“眼中钉”的一员。

医美人每每听到一个词,都会如同芒刺在背,这个词就是“曝光”。实话实说,这个行业确实鱼龙混杂,乱象频发,“黑医美”的违法违规操作,直接影响了整个医美行业的形象,导致消费者更是无从判断,不知如何选择正规优秀的医美机构,如何更好的变美。

这一天恰逢一位多年不见的记者朋友来访,我们谈起这个话题,关于媒体的“拧巴”和医美的“拧巴”。

这篇小文,权当一个老媒体人和关注医美业的记者朋友说的心里话吧。

1

reporter

用专业知识,

助力日益壮大的监督队伍

媒体对经济社会中的各行各业从舆论角度实施监督,天经地义。医美业也不例外,在医美行业蓬勃发展的二三十年间,各类“曝光事件”确实时有发生。

行业有乱象,就更需要媒体对行业的监督,目的是为了让行业正规有序发展,避免劣币驱除良币,是为了让社会大众对医美行业有更客观全面的认知,对各医疗机构有充分的了解,并以媒体的影响力,影响消费者,做到明白消费、放心消费。

对医美业感兴趣的媒体越来越多,尤其是媒体线上化之后,传播速度与范围之广,是当年的纸媒体时代无法比拟的。然而医美是一个市场发展先于规则建立,社会实践先于理论研究的特殊消费医疗行业,导致监督者往往只能看到一些表象,仅仅基于大众文化的美学标准和道德评价做出“舆论监督”,这就容易导致出现一定的偏差。

广义的行业监管也包括行业监督,这个社会职能主要由媒体承担,社会媒体除了主流媒体外,还有一些是平台化媒体或自媒体大号,从事行业报导的媒体人员众多。然而让人惊讶的是,为数众多的媒体人至今还分不清楚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以为都是一个类型的机构;他们不知道医疗美容机构还有级别的不同;甚至不知道医美还分公立和民营。

因此,这就对媒体记者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首先需要对医美关注的媒体老师扎根行业,知悉行业政策变化,因为政策法规本身也处于快速完善的过程中;其次,对医美行业的基本逻辑有所了解,比如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的区别,如公立医美和民营医美的异同,医疗美容机构的分级,产品药械的合规化等等。

有些记者本人也是爱美女性,自己在进行医美消费的时候,同样分不清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对鉴别仪器与产品的真假优劣一无所知,认知水平与普通消费者没有任何区别。一位写过几篇医美行业报道的记者说,她的那点并不足够的医美知识,让她成为全报社女性的医美顾问。

不懂医美业,如何能写出真正有水准的行业报导,并起到行业监督的作用呢?

其实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医美行业诞生至今不到30多年,第一部行业规范化管理文件《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颁布才整整20年,这是一个新兴的仍然处于早期的行业,让一位没有医疗背景的记者理解作为特殊医疗门类——消费医疗的种种门道儿,的确有些强人所难。

同中国医美缺乏消费者教育一样,行业监督者同样缺少医美行业的知识普及与教育,他们急需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

2

reporter

舆论监督者

需要相应的知识储备

中国医美业专门的法规很少,只有一部,且内容颗粒度相对较粗,法律法规滞后于行业的高速发展;党的20大前后开展的医美行业整顿,会陆续出台各个政府部门相关的法规文件,内容已经越来越细了,让行业的合规化充满了希望。

消费型医疗完全按照疾病医疗管理是可行的,国外有许多可借鉴的经验与模式,但是我国的医美又有其特殊性,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带来诸多医疗法规之外的规范化要求。好在近年来涉及医美的相关法规陆续出台,政策体系在不断完善中。但是各省市场的政策法规能否保持一致?各家媒体的采编人员在认知上是否能与政策的完善同步?则是挑战。

如果对医美行业实际情况不甚了解,那么最容易发生的现象就是被举报人牵着鼻子走。12315举报热线确实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但是举报人、曝料人的构成是复杂的,既有需要真实维权的消费者,也有贪图占小便宜的恶意举报者,还有职业举报人甚至是医闹,他们反复举报或曝黑料,极大地消耗和浪费了公共资源;而媒体人如果知识储备不足,便无法真正洞察存在的问题。

对行业有监督作用的广大媒体人士,如果对医美行业的知识有丰富的储备,就能写出直击痛点的文章。可惜的是,一些资深的媒体人也对医美行业一知半解,客观上,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时候流于表面,无法将问题的根源揭露出来,并且被错误或偏差信息误导,甚至盲目跟风。

3

reporter

医美知识培训

不应该忽视了记者队伍

媒体对公众的引导作用巨大,对政府监管部门也有相当的影响力,因此,传媒界急需进行医美知识的科普教育,对重点记者给予适当培训,以期能够出现一些对医美行业有深度研究的专家,正确引导舆论与行业监督。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对记者队伍尤其重要。

所以,行业知识的继续教育不应该忘了广大媒体人士。这种教育应该是监管部门或行业组织有意识、有计划的工作内容,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培训内容包括消费医疗产业的底层逻辑、行业运行规律、法律法规适用、行业顽疾所在及产生的真正原因、广告宣传与科普、税务、药械产品使用规范、适应症的专家共识等等。

我曾经想过给记者朋友们举办一些知识讲座和体验沙龙,让年轻爱美的记者朋友们了解一些医美业的基本通识,并有机会亲身体验什么是规范的医美服务。最近这种感觉越来越迫切,希望能够联合行业的力量,比如通过行业协会,邀请记者朋友,开设一些公益讲座,树立行业正面形象。

欧美国家互联网媒体发表关于医疗专业的科普和报道非常慎重,涉及到专业领域往往有足够专业背书能力的医生做医疗评审(Medical Review),以便对医疗内容的可靠和真实性承担必要的专业责任。虽然国内严谨的记者也会在涉及医疗专业的时候,找到专业人士采访,并采编专业意见,但是尚未有专业人士为媒体报道负责的做法。

4

reporter

整合行业资源

写出有价值的行业报道

让所有媒体人对某个具体的行业都有深度了解并成为内行人之后再去报道它,对于医美业而言不太现实,这个行业还没有大到可以吸引记者们长期深入的规模。但是对消费医疗产业的底层逻辑有比较清楚的认知是必要的,只要遵循底层逻辑,大方向就不会出错。如果再对行业的基本知识有所涉猎,就不难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希望媒体朋友们摒弃对民营医疗的歧视之心,尽管有时完全是不由自主的。比如在记者心目中,认为民营医疗与公立医院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物种,民营医疗天然就背负原罪。他们采访民营医疗的专家,不乐意将民营医院的职位在报道中呈现出来,哪怕他昨天还是公立医院的教授,但是对公立医院的在职人士就无所顾忌了。因为他们一方面不愿意被民营机构利用,另一方面不想为民营医疗背书。

建议从业内抽调一批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参与到行业监督队伍中去,在日常工作中将知识传授给相关人员,并为他们的监督报道从专业角度把关。甚至可以参考国外“医疗综述与背书”的模式,对典型案件和具有代表意义的行业调查与深度报道,提出专家意见,做好医疗专业背书。

真正能起到行业推动作用的舆论监管,应该是扶优限劣的,而不是一棍子横扫一片。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是,负责行业监督的媒体朋友们,必须真正懂得这个行业的逻辑与规律,让自己起码不是外行人。

总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拥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与储备,就是拥有了监督医美行业的利器。具有行业监督职责的大型媒体,都应该有真正懂得行业的专家,或者邀请医美业内相关专家参与到监督团队中来。

对广大参与行业报导的媒体人员,要求人人都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是不现实的,但是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以求在舆论工作中言出在理、落笔得当,已是当务之急。祝记者朋友们,写出更多精彩深刻的行业报道,为医美行业规范化进程,添砖加瓦,扶优限劣。

*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李滨,转载请标明出处,不得对本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本文发布内容及图片如涉及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相关权利人与本平台账号联系,我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

《中国医疗美容机构经营院长》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41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