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14亿人“病有所医”
十一月二十四日,在海南省海口市骨科与糖尿病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通过智能移动远程医疗管理平台为患者提供远程诊疗。
苏弼坤摄(人民视觉)
手中拿着医院结算单,四川省旺苍县木门镇油树村4组的脱贫户毛伟,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9月以来,毛伟前前后后在县医院做了13次透析,3.6万多元的医药费自己只需承担3000多元。
但在此之前,身患尿毒症十余年,到2013年底毛伟一共花了60多万元。巨大的开支让他因病致贫,更让他几乎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
帮助毛伟如释重负的,是旺苍县实施的“7+1”健康扶贫模式,包括建卡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扶贫行动、医务人员结对帮扶行动等在内的健康扶贫七大行动,还有帮扶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项目。
“是医疗救助政策救了我的命!”这个从前时常愁眉不展的汉子,如今脸上总挂着笑颜。毛伟现在开了家副食店,生意红红火火,日子也有了盼头。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5年,中国交出了一份沉甸甸、高质量的“健康答卷”。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2015年的76.34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增加了1岁。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至28.4%。
这5年,医疗保障网织紧织密——
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5亿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中央财政逐年提高人均补贴标准,居民医保住院患者实际报销比例接近60%。农村贫困人口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三重制度精准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很多国家都在向中国学习。”世界卫生组织前任总干事陈冯富珍盛赞。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惠民利民——
“4.4元的话,‘4’太多,中国人觉得难听。再降4分钱,4.36,行不行?”
2019年12月,一段国家医保准入谈判现场的视频被争相转发。视频中,企业报价从5.62元一路直降5次到4.4元,谈判专家最终将价格砍到全球最低价4.36元。围绕一颗10毫克药片的锱铢必较、“灵魂砍价”背后,是一份厚重的民生关怀。
5年来,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强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基本药物数量由520种增加到685种。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药品中选价格平均降幅52%以上,打通降价药进医院的“最后一公里”,将政策红利引导到临床端。
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不断提高——
在山东青岛,86岁的王英勤将社区医院大夫徐雪梦的电话号码贴在床头。若老人有个头疼脑热,徐雪梦二话不说就来给诊病。
“我腿脚不好,出趟门不容易。这几年全靠梦梦一次次上门治疗,认真又负责,我们看病方便多了!”王英勤说。
5年来,中国超8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到达最近医疗点,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超过70%,每万人全科医生数从1.38人增长到2.61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5.11张增长到6.3张,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
11月的厦门,白鹭洲公园微风和煦,叶绿草青。67岁的杨舒兰每天下午都会来这里打一小时太极,风雨无阻。杨舒兰说,自己全家人都爱运动,儿媳刚续了健身房的私教课,9岁的孙子是铁杆球迷,爱看球更爱踢球。“如今生活这么好,老百姓也更注重身体健康。我的老姐妹们还在学瑜伽呢,我也不能掉队!”
5年来,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全面启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从2015年的10.25%提高到2019年19.17%,平均水平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