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巨震:哪些公司会被“打骨折”?
文章来源:财经锐眼
国内医保改革持续推进,带量采购日趋常态化。
第一批高值耗材冠脉支架集中采购余震未消,第二批便接踵而至。
本次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涉及骨科和眼科,有了冠脉支架集采的前车之鉴,一番“灵魂砍价”几乎不可避免,这次很可能会砍到“骨折价”。
在此背景下,A股医药股再遭迎头重击,某些个股甚至经历了“二次伤害”。放眼未来,在带量采购的天空下,医药企业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赢得一席之地?
第二批耗材集采来了
伴随冠脉支架集采靴子落地,第二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接力登场。
据圈内流传的红头文件显示,第二批高值医用耗材清单主要包括: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除颤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六大品类。
与此同时,本次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还将对第一批血管介入类、非血管介入类、起搏器类、眼科类产品进行增补。
按照时间要求,本年底完成数据上传,明年2月底前完成历史数据补传,预计明年3月份将正式发布标书。这意味着第二批高值耗材集采已经是箭在弦上了。
第一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仅涉及冠脉支架一个品种,第二批则大幅增加了耗材品类数,主要涉及心血管类、骨科耗材类,这也是高值医用耗材中销售额最大的两个板块。
在此之前,这些耗材品类集采已经在部分省市有过预演。在2019年以来陆续举行的省级耗材集采中,这些品类已经出现50%左右的降价幅度。
例如,在去年9月江苏省第二批高值耗材集采中,骨科人工髋关节平均降幅47.20%;在今年8月安徽省第二批高值耗材集采中,心脏起搏器类82个产品平均降幅46.75%。
而刚刚落地的冠脉支架集采中标结果显示,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大幅下降至700元左右。医疗机构临床常用的主流产品基本中选,覆盖医疗机构意向采购量的70%以上。
本次冠脉支架集采共有8家企业的10款冠脉支架产品中选,中选产品单价区间为469元-798元,较2019年价格降幅均超过90%。按意向采购量计算,预计节约109亿元。
首批冠脉支架中标价格引发行业震动,在此基础上,外界纷纷猜测,第二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也免不了一番“灵魂砍价”,很可能会砍到“骨折价”。
医药股再遭迎头重击
第二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风暴刮到A股,稍微企稳的医药股再遭迎头重击。
11月25日开盘,医药股集体下挫。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午间收盘,医药生物板块下跌1.38%,短短半天总市值蒸发926亿元。
甫一开盘,心脉医疗(688016.SH)就低开低走,盘中重挫近13%,领跌两市。三友医疗(688085.SH)、爱博医疗(688050.SH)、凯利泰(300326.SZ)等多只个股早盘跌逾5%。
就连迈瑞医疗(300760.SZ)、智飞生物(300122.SZ)这样千亿市值的医药白马股,也难以摆脱股价下跌的命运。
截至当日收盘,三友医疗跌去11.07%,居于医药股跌幅榜首位,爱博医疗跌去跌9.98%,凯利泰跌去9.28%,心脉医疗跌去8.71%。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乐普医疗(300003.SZ)跌去4.9%,港股的微创医疗(00853.HK)跌去6.13%,这两只个股在此前的冠脉支架集采中已经损失惨重,本轮算是“二次伤害”。
这些跌幅靠前的医药股,大多与第二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涉及范围挂钩,例如心脉医疗致力于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三友医疗专注于医用骨科植入耗材。
而本轮遭遇“二次伤”的微创医疗涉及人工膝关节业务,乐普医疗的业务板块则涉及除颤器和封堵器等。
从股价走势看,乐普医疗是先扬后抑。今年1月到7月13日,乐普医疗累计上涨43.4%,股价登顶后便开始掉头向下,至今累计下跌36.4%,基本怎么涨上去又怎么跌下来了。
再看心脉医疗,股价走势与乐普医疗如出一辙。今年1月至7月,心脉医疗从最低130元涨至突破370元,区间涨幅接近1.5倍,随后股价开始滑坡,至今累计跌去近40%。
眼下,第二批高值耗材集采仅是放出风声,相关个股已经在瑟瑟发抖,倘若明天3月份第二批高值医耗集采正式落地实施,大概率还会继续回调。
高瓴资本趁机变换筹码
在第二批高值耗材集采消息释放前夕,医药股的投资逻辑已经悄然改变。
11月20日晚间,凯利泰公告称,公司终止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淡马锡富敦投资、高瓴资本不再认购凯利泰非公开发行的A股股票,凯利泰不再引进二者作为战略投资者。
今年5月,凯利泰曾与淡马锡富敦投资、高瓴资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二者将利用自身的全球化视野、产业投资和专家团队,积极协助上市公司完善全球化产业布局。
凯利泰专注于骨科、心血管微创、运动医学等医疗科技领域,尤其在骨科椎体成形微创手术方面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已形成全系列解决方案,产品销售覆盖2000多家医院。
凯利泰在骨科椎体成形微创治疗领域非常具有想象力,这也是高瓴资本入局的重要原因。在高瓴资本加持下,不少投资者“抄作业”进场,推动公司股价在7月创出新高31.33元。
但随之而来的第一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让医药股集体遇冷,凯利泰股价也在7月开始不断下挫,至今已跌去51.5%,股价惨遭“腰斩”,公司总市值蒸发逾100亿元。
伴随股价跌跌不休,筹谋半年的定增计划也以失败告吹,如今第二批高值耗材集采拉开序幕,骨科是重头戏,凯利泰的骨科关节类产品是否会纳入其中,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放弃凯利泰不久,高瓴资本就对先健科技(01302.HK)伸出了橄榄枝。先健科技是主动脉覆膜支架龙头股,11月以来股价涨超50%,11月20日当天股价大涨24.58%。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第一批冠脉支架集采的考验后,先健科技的股价已经相当便宜了,高瓴资本选择此时入场,可以掌握更多的筹码。
在高瓴资本的一出一进之间,凯利泰和先健科技的股价走出了完全相反的行情,这真是“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的现实写照啊。
今年以来,高瓴资本在医疗领域动作频繁,被外界誉为“医药投资圣手”,投资范围覆盖创新药、医药研发外包、眼科、骨科、口腔、辅助生殖等多个赛道。
但细看高瓴资本的投资逻辑就会发现,它基本都是在利空充分释放后抄底优质公司,从这一点来看,现在显然还不是抄底凯利泰的好时机。
医药股的未来在哪里?
2018年新组建的国家医疗保障局被业内称为“史上最强势医保部门”,该部门自成立以来就把医保控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自2018年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4+7 城市带量采购”、“第二批集中带量采购”、“第三批集中带量采购”等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医药领域的带量采购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但其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医药企业的利润也减少了。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经让某些药企从躺着数钱的日子中惊醒了,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是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基础上的延伸,当然执行的难度也更大了。
药品可以进行一致性评价,而耗材尚未有统一标准。受制于耗材品类复杂、缺乏统一质量评价标准等因素,耗材带量采购比药品集采难度更大,对此业界也有着不同的声音。
现在我国高值耗材产业实力依然薄弱,目前尚无统一的编码体系和评分标准,没有任何科学的方法来区分高值耗材的不同质量层次或等级。
倘若采用低价中标的惯常做法,不仅有可能会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甚至可能在临床实践中导致不可预期的安全性事件。
这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冠脉支架市场目前相对成熟,国产替代率已经达到70%,竞争格局趋于稳定,市场集中度也稳步提高,适合进行高值医耗集采实验。
从第一批冠脉支架集采中标结果来看,中选的8家企业中,仅有2家外企,中企多达6家,占比高达75%。
当国内市场趋于稳定,不妨去国外市场闯一闯。实际上,国内药企近年来都在积极布局国际业务,如凯利泰积极引进高瓴资本的目的之一,就是完善全球化产业布局。
目前,全球人口老龄化速度日益加快,而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发展中国家普遍要高,这些地区对高值医耗的需求度不断提升。
但不管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最重要的还是医药企业产品质量过硬,这样才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进而在医疗市场抢占一席之地。
倘若第二批高值医耗集采落地实施,某些公司的股价很可能被砍成“骨折价”。这其中的风险,投资者不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