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医院动态 >> 查看内容

国外专家慕名来访 福建协和这项手术实现“领跑”跨越

2025-07-29 09:28:28新华网佚名查看次数:5

       新华网福州7月28日电(蒋巧玲)病房的忙碌,从清晨就开始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外科楼里,院长陈椿和胸外科主任医师郑斌一查完房,便迅速赶往会议室,接待又一批前来观摩学习的“客人”。

  他们是来自意大利、新加坡的医疗机构以及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胸外科专家。让他们慕名而来的,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在全国率先推出、领先全球的“经乳晕旁隐匿型微单孔肺结节切除术”。该术式可让肺结节手术实现“无痕化”,目前已在全国发布专家共识,标志着我国肺结节微创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该术式吸引了来自意大利、新加坡的医疗机构以及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外科专家前来交流学习。新华网 蒋巧玲 摄

  “几乎找不到伤口”的手术

  26日,来自福清的患者陈征(化名)顺利出院了,离他做完肺结节切除手术,时间不到3天。“恢复得很快,没有太多疼痛感,而且身上几乎看不到伤口。”

  “这次共切除了7枚恶性结节,术后几乎看不到疤痕,没想到祖国大陆的微创技术已经这么先进了。”来自台湾的林女士经朋友介绍推荐,于本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做了肺结节切除手术,术后反馈良好。

  这些患者口中“找不到伤口”的手术,就是“经乳晕旁隐匿型微单孔肺结节切除术”。相比以往在侧胸壁开切口的路径,该手术从乳晕旁切入,不仅切口不到4cm,还可利用乳晕的自然褶皱和周边皮肤颜色较深的特点,实现术后瘢痕的隐匿。

  “除了外部伤口的‘微创’,内部切除也更加‘微创’。”郑斌说。

  手术开始前,郑斌和团队同事通过电脑上的人工智能三维重建系统,再次确认病人的肺结节位置和手术方案。随着鼠标的滚动,该系统不仅能立体完整地呈现病人的肺部结构,还清晰可见每一根血管和结节的位置。该平台由医院通过“院校企合作”研发生成,可在术前为患者精准绘制肺部血管“三维地图”,实现术中结节精准定位和切除。

  “以往也有‘地图’,但是要靠人工手绘,不仅花费时间多,而且精细度不够高,现在用这个系统上传病人CT平扫图,20分钟就可以导出‘三维地图’了。”郑斌说。

  除了内外兼顾的“极致微创”,隐匿型微单孔肺结节切除术还有更多优势。相比传统侧胸切口,该手术术后24小时的疼痛评分可降低30%-50%,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缩短至6-8小时,住院时间也压缩至2-3天。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院长陈椿(前排左一)和胸外科主任医师郑斌(前排左二)在病房查房,询问病人术后恢复情况。新华网 蒋巧玲 摄

  从“跟跑”到“领跑”

  这一项创新突破,得来并不容易,背后既有国内胸外科医学几十年的实践与追赶,还有医生为适应患者需求的自我突破和不断创新。

  据了解,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内部分顶尖医院开始探索胸腔镜手术,但肺结节切除仍以开胸手术为主,患者的创伤大、恢复周期长。同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借助设备和技术优势,已经在肺结节切除中开展多孔胸腔镜的微创探索。到2010年后,国内一些头部医院在单孔胸腔镜手术上实现突破,该领域才逐步从“跟跑”转向“赶超”。

  2014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开始开展单孔胸腔镜手术,侧胸切口的肺结节微创手术也日渐成熟。但是,随着肺结节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一些追求美的女性或年轻病人对传统侧胸切口愈后的疤痕隐匿有了更高的要求。

  “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手术操作是我们外科医生持续追求的目标。”郑斌说,为了适应新形势,他和团队开始思考并在临床探索更隐匿的肺结节切除手术,并于2023年成功完成该院第一例隐匿型微单孔肺结节切除术。在这个过程中,团队不仅突破了小切口的视野局限,实现了解剖上的精细化,还完成了包括开发加长型器械,改良吸引器、电凝钩角度等一系列创新。

  此后,随着临床手术的推广,该院引来了部分出国求医患者的就医“回流”。

  “一开始,家人还担心国内医疗水平,但看到手术效果后,大家都很意外。”来自印尼的华侨陈姗(化名)此前通过华人社群了解到该手术,并回国前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治疗。现在,她不仅治愈了疾病,还成了这项手术的“志愿宣传员”,先后宣传带动了十余名海外病友回国就医。

  据统计,截至目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已完成300余例经乳晕旁隐匿型微单孔肺结节切除术,手术患者数全国最多,其中不乏来自美国、日本、英国、智利、加拿大等医疗发达国家的海外华人华侨。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院长陈椿(左)正在为病人做手术。新华网 蒋巧玲 摄

  从“出国学习”到“慕名而来”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医生往外跑、出国交流学习,现在我们的科室也常有国内外专家来观摩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转变,我们也乐见其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院长陈椿的话语里,透露着振奋与自豪。

  早在今年3月,陈椿、郑斌便带领团队顺利开办了全国首个经乳晕旁隐匿型微单孔肺结节切除术的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四川、山东等地的44家顶尖医疗机构的胸外科专家参与。在培训班上,郑斌团队通过现场手术直播、模拟操作训练和病例讨论等方式,系统分享了该手术的操作要点。

  今年6月,《经乳晕周围隐匿微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切除术专家共识》正式发布,该共识明确了手术适应症、操作规范及围手术期的管理标准,为该术式的全国推广提供了指导。截至目前,该术式已在全国70多家医疗单位广泛应用。

  除了让国内患者受益,这项创新术式也在走向广阔的国际舞台。

  这些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陆续有国外专家参访,来自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的医学专家跨洋而来,走进科室并深入手术室,现场观摩学习。去年9月,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的世界肺癌大会上,陈椿、郑斌团队也受邀参会,在会上就经乳晕旁隐匿型微单孔肺结节切除术作专题演示,并介绍临床成果。

  “过去我们学习欧美技术,现在我们也能参与世界级的学术探讨了。”陈椿表示,接下来,该院还会以更开放的心态加强这项创新术式的对外交流与分享,目前,该院已与东南亚多个医疗相关机构达成合作意向,未来将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技术的普适性。

  郑斌为前来交流学习的专家介绍经乳晕旁隐匿型微单孔肺结节切除术。新华网 蒋巧玲 摄

  图为郑斌(前排左一)在手术现场。新华网 蒋巧玲 摄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39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