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扎堆儿科医生压力大 谁来给他们减负
2017-01-11 10:15:22海峡导报 佚名查看次数:316
“全面二孩”政策已经满周岁,厦门也迎来了“二孩”扎堆驾到。不过,这“二孩”来了,有些行业就“急了”。
在今年的两会上,“二孩”成为代表委员、民主党派关注的焦点话题。据导报记者昨日的不完全统计,涉及“二孩”的提案已有10个左右,其中,儿科医生人手不足更是“热中之热”的议题。
目前,厦门儿科从业人员不足500人,却担负着超过100万适龄人口的健康保健任务,还要面对不断增加的“二孩”。据介绍,一个三甲医院的儿科医生,通常每天平均接诊80—100个患儿。随着二孩的增加,儿科医生负荷更是加重,谁来减负?
数据
儿科医生日均接诊80—100个患儿
“一个下午看了差不多该有30多个孩子吧,本来这两天嗓子就疼,今天算是彻底废了。人手不够,请个假也成了奢望。”这是厦门一家三甲医院的儿科医生近日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的一段话。
这句话,就是目前厦门儿科的一个写照。昨天中午12时许,已经到了下班时间,但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的几个诊室里,却还挤着不少患者。
据了解,第一医院儿科平常的门急诊量为1000-2000人,遇到手足口、腹泻等儿童疾病高发时,儿科医生的负担就更重了。这样的门急诊量是个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每个医生一天平均看80-100个患儿。
同样的情况,在市妇幼、市儿童医院等三甲医院也存在。在厦门市儿童医院,80名内科医生、32名外科医生,2016年的门诊量却达37万,为1万名患儿提供住院服务,给2000个儿童提供手术服务。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厦门市儿科现状不容乐观,儿科从业人员不足500人,却担负着超过100万适龄人口的健康保健任务。担负普通门诊的儿科医生往往8点钟一上班就开始处理病人,一直到晚上七八点才下班,午饭和晚饭在工作岗位上随便解决成为常态。
根据厦门市卫计委的统计表明,厦门儿科医疗资源的现状不容乐观,缺口也比较大。
调查
部分医院儿科医生净流出
不过,尽管厦门多数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但是,因为“全面二孩”的实施,这种负荷还在持续加大。
到目前为止,“全面二孩”实施已经满周年。数据显示,二孩的到来,给医院儿科急诊带来的压力不小。据统计,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2014年门急诊总人数为48万人次,2015年上升到54万人次,去年1-9月统计数据已经超过50万,不断创下新高。
这样的数据今后还会持续攀升。据不完全统计,厦门市符合二胎政策的夫妇现有33万对,就算符合二胎政策且打算在五年内生育二胎的夫妇约有40%,即13.2万对,那么也意味着今后五年内厦门市每年平均新增2.6万名孩子。
二孩的扎堆到来,已经让超负荷运作的儿科医生直呼“伤不起”。相比之下,“二孩”到医院就诊的次数或许更多。“二胎产妇年龄普遍偏高,小宝宝身体出现问题的几率有所增长。”市儿童医院儿科专家庄德义说。
超负荷工作,也给儿科医生这一行业埋下隐患。在厦门某三甲医院儿科上班的张先生告诉导报记者,他之前所学专业是儿科,不过,他班里的同学有超过一半已经不做跟儿科有关的事。“主要是太累,相比劳动量,儿科医生的工资就显得少了,所以,很多同学选择了转其它科室或转行。”张先生说。
在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员会今年提交的《关于加强我市儿科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的建议》中提到,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偏低的工作待遇还造成了儿科医生不断流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5年来儿科医生净流出人数为10人,创下历年来最高。
建议
提高待遇稳定队伍
针对儿科医生压力持续加大,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员会建议,加大对儿科专业学生的培养,支持厦门市医学院校恢复或增加儿科专业的学生数量,实行定向儿科医生免费培养及进修。
扩大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除了医学院校扩大招收规模外,应用政策和经济杠杆鼓励符合条件的三甲医院儿科学科带头人增加培养儿科高级专业人才的人数。
此外,三甲医院可以考虑降低儿科医生进入门槛。增加招收儿科医生的名额,破除进入三甲医院必须硕士博士的门槛,尽快招收一批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充实一线队伍,并加大培训力度,争取五年后结出成果。
在建议中,还有一点比较可行的是,要加大基层卫生院、卫生所儿科医生的投入。加大基层儿科医生规范培训力度,短期内增加基层卫生单位的儿科从业人员,解决简单儿童门急诊的工作,有效分流三甲医院的门急诊工作量。
此外,为了减少儿科医生流失,政协委员还建议,提高儿科医生待遇。据悉,近一年来,国务院、省级政府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稳定儿科队伍,提高儿科从业人员待遇的指导性文件,许多省、直辖市和大中城市都相应出台了指导性和实施文件。目前福州、泉州已经率先实施儿科医生工资补贴,但厦门目前还没有相关消息。鉴于此,提案建议,厦门市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落实,促进厦门市儿科事业健康发展。
在今年的两会上,“二孩”成为代表委员、民主党派关注的焦点话题。据导报记者昨日的不完全统计,涉及“二孩”的提案已有10个左右,其中,儿科医生人手不足更是“热中之热”的议题。
目前,厦门儿科从业人员不足500人,却担负着超过100万适龄人口的健康保健任务,还要面对不断增加的“二孩”。据介绍,一个三甲医院的儿科医生,通常每天平均接诊80—100个患儿。随着二孩的增加,儿科医生负荷更是加重,谁来减负?
数据
儿科医生日均接诊80—100个患儿
“一个下午看了差不多该有30多个孩子吧,本来这两天嗓子就疼,今天算是彻底废了。人手不够,请个假也成了奢望。”这是厦门一家三甲医院的儿科医生近日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的一段话。
这句话,就是目前厦门儿科的一个写照。昨天中午12时许,已经到了下班时间,但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的几个诊室里,却还挤着不少患者。
据了解,第一医院儿科平常的门急诊量为1000-2000人,遇到手足口、腹泻等儿童疾病高发时,儿科医生的负担就更重了。这样的门急诊量是个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每个医生一天平均看80-100个患儿。
同样的情况,在市妇幼、市儿童医院等三甲医院也存在。在厦门市儿童医院,80名内科医生、32名外科医生,2016年的门诊量却达37万,为1万名患儿提供住院服务,给2000个儿童提供手术服务。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厦门市儿科现状不容乐观,儿科从业人员不足500人,却担负着超过100万适龄人口的健康保健任务。担负普通门诊的儿科医生往往8点钟一上班就开始处理病人,一直到晚上七八点才下班,午饭和晚饭在工作岗位上随便解决成为常态。
根据厦门市卫计委的统计表明,厦门儿科医疗资源的现状不容乐观,缺口也比较大。
调查
部分医院儿科医生净流出
不过,尽管厦门多数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但是,因为“全面二孩”的实施,这种负荷还在持续加大。
到目前为止,“全面二孩”实施已经满周年。数据显示,二孩的到来,给医院儿科急诊带来的压力不小。据统计,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2014年门急诊总人数为48万人次,2015年上升到54万人次,去年1-9月统计数据已经超过50万,不断创下新高。
这样的数据今后还会持续攀升。据不完全统计,厦门市符合二胎政策的夫妇现有33万对,就算符合二胎政策且打算在五年内生育二胎的夫妇约有40%,即13.2万对,那么也意味着今后五年内厦门市每年平均新增2.6万名孩子。
二孩的扎堆到来,已经让超负荷运作的儿科医生直呼“伤不起”。相比之下,“二孩”到医院就诊的次数或许更多。“二胎产妇年龄普遍偏高,小宝宝身体出现问题的几率有所增长。”市儿童医院儿科专家庄德义说。
超负荷工作,也给儿科医生这一行业埋下隐患。在厦门某三甲医院儿科上班的张先生告诉导报记者,他之前所学专业是儿科,不过,他班里的同学有超过一半已经不做跟儿科有关的事。“主要是太累,相比劳动量,儿科医生的工资就显得少了,所以,很多同学选择了转其它科室或转行。”张先生说。
在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员会今年提交的《关于加强我市儿科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的建议》中提到,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偏低的工作待遇还造成了儿科医生不断流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5年来儿科医生净流出人数为10人,创下历年来最高。
建议
提高待遇稳定队伍
针对儿科医生压力持续加大,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员会建议,加大对儿科专业学生的培养,支持厦门市医学院校恢复或增加儿科专业的学生数量,实行定向儿科医生免费培养及进修。
扩大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除了医学院校扩大招收规模外,应用政策和经济杠杆鼓励符合条件的三甲医院儿科学科带头人增加培养儿科高级专业人才的人数。
此外,三甲医院可以考虑降低儿科医生进入门槛。增加招收儿科医生的名额,破除进入三甲医院必须硕士博士的门槛,尽快招收一批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充实一线队伍,并加大培训力度,争取五年后结出成果。
在建议中,还有一点比较可行的是,要加大基层卫生院、卫生所儿科医生的投入。加大基层儿科医生规范培训力度,短期内增加基层卫生单位的儿科从业人员,解决简单儿童门急诊的工作,有效分流三甲医院的门急诊工作量。
此外,为了减少儿科医生流失,政协委员还建议,提高儿科医生待遇。据悉,近一年来,国务院、省级政府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稳定儿科队伍,提高儿科从业人员待遇的指导性文件,许多省、直辖市和大中城市都相应出台了指导性和实施文件。目前福州、泉州已经率先实施儿科医生工资补贴,但厦门目前还没有相关消息。鉴于此,提案建议,厦门市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落实,促进厦门市儿科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