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依法化解医疗纠纷
2016-10-19 09:38:19厦门日报江海苹查看次数:501
外地同行前来考察,对市医调委的调解成果表示赞赏。
市司法局和市卫计委召开联席会议。
业务培训提升调解能力。
重大医疗纠纷现场调解。
有医疗纠纷,找市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这是近年来不少厦门市民对出现医疗纠纷的共识。
近日,市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医调委”)公布了一组数据:自2010年成立至今,市医调委共受理并组织调解案件456起,已经调解成功达399起,纠纷调解成功率87.5%,调解协议履行率100%。
据介绍,为了有效解决日益尖锐的医患矛盾,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多年来,市医调委始终坚持为政府分忧、为医院解难、为患者维权的三大服务理念,本着“调解优先”原则,建立并逐步完善医疗纠纷调解工作机制,有效化解医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努力开启医疗纠纷调解的“厦门模式”。
积极探索医疗纠纷调处新模式
为有效预防和化解医疗纠纷,早在2009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医疗纠纷调处新模式,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9月底,市政府印发实施了《厦门市医患纠纷处置暂行办法》。2010年8月31日,市医调委挂牌成立。
多年来,针对不同类型医疗纠纷案件,市医调委开创了普通调解程序和简易调解程序两种模式,并针对重大疑难案件设立专家集体讨论制度,充分发挥“面对面”、“背靠背”等调解方式,提高案件调解效率。2014年始,市医调委首推“点调制”,即由医患双方当事人自行使用“点调机”选择信赖的专家组成调解小组开展调解,增加了当事人参与调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提升了调解程序的透明度,使调解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为充分发挥调解专家的专业技能,市医调委还积极搭建市区两级专家共享平台,为区级调解组织提供专家资源,初步建立起“市区两级联调、专家资源共享”的协同工作方式。
726名专家组成调解队答疑解惑
今年9月12日上午,市医调委来了一位62岁老人,诉说自己有一起重大医疗纠纷在身,寝食难安,希望医调委尽快组织调解。经耐心了解,该患者因骨折就医,前后历时两年、做了四次手术,花了近10万元的医疗费。老人认为这属于重大医疗事故,要求医院承担责任,赔偿12万元。
针对这一情况,市医调委工作人员当即指导患者使用“点调机”,自主挑选专家组成调解小组,并帮助该患者办理调解申请手续。另一方面,市医调委立即通知医院参与调解,并通知专家于第二日组成调解小组为医患双方调解。调解小组充分发挥第三方中立作用,先充分听取医患双方的陈述,再进行客观全面的内部合议。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小组采用寓情于理、深入浅出的方式一一解答患者的疑问,让患者明白医院并没有违反诊疗常规;同时让医院换位思考,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确实身心俱疲,医务人员在人文关怀上存在欠缺。经调解,最终医院向患者表示诚挚歉意,患者接受并对医务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当场化干戈为玉帛。
据悉,这是市医调委第三方调解机制运行以来调解成效较为明显的一起案件,医患双方当场互让互谅握手言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近日,在厦门某三甲医院妇产科,一患儿家属认为医院在产妇分娩时操作不当,导致新生儿出生时锁骨骨折,要求医院给予赔偿。而医方则认为此乃妇产科常见并发症,自身诊疗行为与患儿损害后果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在合议后,调解组专家用医学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为患儿家属讲解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的原因及自愈周期;用法学专业知识告知患儿家属无过错即无赔偿的法律规定,从心理上彻底打开家属心结。经过分析劝解,患儿家属明白该事实是并发症所致,不构成医疗损害,双方握手言和。
医疗纠纷之所以难化解,关键在于医疗行业专业性和技术性强。如何保证医疗纠纷责任认定客观公正是其中最大的挑战。
医疗纠纷调解涉及医学、法律等众多领域,在医疗纠纷中,专业、中立的专家是让患者吃“定心丸”的强大保证。为确保调解客观、公正、公平,市医调委精心组建调解专家队伍,确保调解案件的质量和效率。
市医调委从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精、执业经验丰富的医师、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评议员队伍中遴选产生了医学专家、法学专家、兼职调解员和社会监督员,目前调解专家库共有成员726名。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主持调解现场并从和谐医患角度做好医患双方的说服工作,医学专家从诊疗行为过错责任角度进行分析,法学专家从法定赔偿角度提出处理意见。对重大疑难且患方认为有需要保证监督过程公正性的案件,市医调委还邀请社会监督员参与调解工作,从公平公正的角度监督调解程序和过程,这种医学、法学等“四大员”共同参与调解,当面专业解答疑问的做法,体现了“厦门模式”的特色。
为提高案件调解的成功率,确保案件调解质量,市医调委坚持每年组织专家培训会,邀请知名专家、业务能手授课培训,定期组织调解专家开展案例讨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调解技巧和业务水平,不断提升调解队伍的综合素质。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处理医疗纠纷,还是申请医调委介入调解好,既省时省力,又能妥善解决问题。”经过调解,不少患者家属都发出这样的感慨。
构建多元化医疗纠纷化解网络
当前,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已成为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有效化解医患矛盾纠纷的主旋律,今年7月1日开始,《福建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实施。市医调委注重工作机制创新,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采用新方法、新手段、新载体开展调解工作。
与市卫计委紧密协作,设置医疗纠纷处置联席会议制度,通报纠纷案件处理情况,共商纠纷调处方针政策。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合作推行“诉调对接”制度,出台了《关于建立医疗纠纷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机制的意见(试行)》,另对于调解成功达成协议的案件积极引导医患双方进行司法确认,借助法院公权力提升调解公信力。
随着调解工作的深入开展,市医调委成功引进法律援助机构,设立工作站,对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患方当事人且符合援助条件的,及时引导其申请法律援助,形成“前方咨询、中间调解、后方援助”的工作格局。
与此同时,市医调委还对所有调解案件坚持做好跟踪回访,追踪协议履行情况、沟通案件后续进展或引导进一步寻求合理途径解决,确保医疗纠纷得以有效化解。对于重大医疗纠纷,市医调委适时主动介入现场引导,从专业角度积极宣传医疗纠纷有关途径和法律常识,并根据调处经验、典型案例等提出合法、合理的处理建议,防止“医闹”事件发生或升级,有效维护了正常诊疗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