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爆料台 >> 查看内容

充电宝 怎成了“充电爆”

2014-12-24 09:37:41厦门网本站编辑查看次数:477
    近日,江苏省质监局发布的移动电源(“充电宝”)产品风险监测质量分析报告出炉,联想、索尼、三星、MI小米等47个品牌产品中招,被抽检的60批次移动电源无一合格!(12月23日《厦门日报》)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小小充电宝竟隐藏着如此严重的“安全隐患”,俨然是个“可移动炸弹”。对此,我们还敢轻视吗?
    充电宝市场鱼龙混杂,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也缺少完善的企业标准。“标准之失”的语境下,再加上企业“不道德血液”随处流淌,基本上处于“我的品牌我做主”的格局,各种问题也就显现出来。再者,监管部门陷入“师出无名”的境地,现有的评判标准跟不上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直接导致了执法的被动滞后。
    充电宝成为“充电爆”,其背后的“多重缺失”,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职能部门的反应不灵敏,囿于“事后而为”的管理思路中。现代信息社会,新产品层出不穷,如果标准跟进总是“慢半拍”,监管推进总是“慢一步”,甚至始终跑在行业乱象、媒体曝光后面,那就不得不处于“事后救火”、“灾后工作”的状态了。再者,督而不严、监而不力的体制建设逡巡不前,安全问题就会像“打不死的小强”那般,这恰恰是“中国式监管”的悲哀。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31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