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患者建档案 医师跨界玩编程
顾兵正在电脑前整理资料。
顾兵(右)正在与同事交谈。
一个乡镇卫生院的精神卫生管理系统,却成了厦门众多乡镇卫生院学习的榜样。本期《戴你逛翔安》将带您走进翔安新店中心卫生院,向您介绍一位在基层卫生院做出的突出贡献的“跨界”医生,是如何化身电脑程序员,开发出精神卫生管理系统的。
1
一个医生一台电脑
通晓311位精神病患者情况
前天,记者走进了新店中心卫生院的精神卫生管理办公室,在这个只有十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只有一个医生,一台电脑,还有一橱子档案,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办公室,却规范管理着新店311位精神病患者。
想要查找某个患者的资料,只要管理系统一开,资料一目了然,就连患者吃的药中含有什么成分,都记录得一清二楚。甚至哪个患者该什么时间进行例行体检,系统还能发出自动预警。
新店中心卫生院成了我市其他乡镇卫生院取经的地方,不少卫生院甚至把自己辖区精神病患者的资料送过来,麻烦他们帮忙录入。仙岳医院在新店中心卫生院内开设的精神卫生服务站,也与该院实现了资源共享,方便患者家属取药和政策申请。
2
“跨界”医生很出色
新店卫生院屡获荣誉
新店中心卫生院的精神卫生管理工作为何做得这么好,这离不开负责这一工作的医生顾兵。“有些人听到精神卫生,就以为天天要跟精神病人打交道,都不愿接手,但顾兵二话没说就接手了。”新店中心卫生院蒋明全院长说,顾兵是他们卫生院心血管内科的副主任医生,平时对工作十分负责,在2010年国家决定将精神卫生纳入到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中后,他们在物色管理人选时,立刻想到他。
顾兵上任后半年,就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收集整理了全镇精神病患者的材料,赢得了2011年厦门市卫生局授予年度精神卫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得益于扎实的第一手信息,使新店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检出率达0.37%,为全厦门市最高。规范管理率更达到了100%,获得市精神卫生中心好评,并在市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
3
“化身”电脑程序师
管理系统会自动报警
成功的背后包含了很多的汗水。据顾兵介绍,由于之前对精神病患者的管理较为粗放,所以他拿到的病人数据共有600多人。他花了半年时间,一个村一个村地下去核实,最终结果有187人,这些人都被他纳入了重性精神病管理。通过近三年的调查摸底,目前他已全面掌握了新店镇311位重性精神病人的情况。
为了科学管理这些患者的资料,顾兵利用工作外时间,边看编程书边尝试,成功设计出了一套精神卫生管理系统。该系统一推出便引起轰动,目前我市乡镇卫生院几乎都在运用他开发的管理系统。
这套系统设计得十分细致,不仅为辖区每个精神患者都建了档,而且可以随时更新患者的症状和用药种类等等。顾兵还设定了预警提示,只要病人的档案超过一定天数没更新,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4
挨家挨户了解情况
为患者申请优惠补贴
据了解,目前新店的精神病患者共有368位,其中纳入规范管理的有311位。在翔安隧道未通车之前,由于交通不便,加上村民收入不高,一些精神病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也不能及时获悉政府对精神病患者的各种补贴政策。
以前,不少患者家属并不知道国家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有很多优惠补贴政策。为了让这些患者能够获得相应治疗和补贴,顾兵和每个村的乡村医生保持密切联系,挨家挨户到患者家了解情况,符合政策的,还帮他们填写申请材料。通过顾兵的耐心沟通,许多家属更愿意把患者送医治疗,一些比较轻的患者通过规范治疗,病情得到缓解或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