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85后”小伙跨国捐骨髓 其母为儿子义举感到骄傲
杨一林的学生为他送行。
杨一林的义举得到母亲支持。
“85后”青年志愿者杨一林,昨日下午乘机飞赴北京为德国华裔患病女童捐献造血干细胞。这是他第二次为该女童捐献造血干细胞。
昨日上午,市红十字会牵头组织一个小型座谈会,为杨一林举行赴京欢送仪式,并签下捐赠协议。杨一林是我市第38例、我省第106例非亲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杨一林将于本月10日-15日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为德国华裔女童提供造血干细胞。2012年,杨一林曾成功为该女童捐献过造血干细胞。
此次捐献也是中华骨髓库首次向德国骨髓库提供造血干细胞,也是我省首例志愿者二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和首次涉外捐献造血干细胞。
>>特写
也许这个世上只有我能救她
“我不知道还有谁能救她,也许这个世界上只有我能救她。既然我给过她一次生的希望,怎能忍心不再救她呢!”在得知自己一年多前救过的白血病患者再次复发,如今远在德国的她再次发出求救信号,杨一林决定为她二次捐赠造血干细胞。
第一次捐献
时间:2012年10月
受者所在地:上海
加入骨髓库两年配型成功
戴一副眼镜,讲话彬彬有礼,外形阳光帅气,1987年出生的杨一林祖籍重庆,5岁那年跟着母亲来厦读书生活。如今,他在我市一早教机构从事婴幼儿教育。在捐献骨髓之前,杨一林有献血的习惯。他说,平均每半年献血一次,于2010年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2012年配型成功,当年10月25日,25岁的杨一林在母亲的陪同下到福州捐献造血干细胞。
受者是一名2009年出生的女童,当时她在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接受移植,康复后和家人移居德国。不想,今年3月份病情复发,急需杨一林再次捐献造血干细胞。
杨一林回忆,第一次捐献母亲因为不了解,有点反对,后来他做了说服工作。他说,捐赠造血干细胞和献血不同,血液从体内输出,通过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再输回体内,前后大概需要3-4个小时,过程没有任何感觉。问及捐献后对自己身体有没有影响?杨一林坦言,可能是他身体本来就比较不好,开始半年抵抗力有点下降,容易感冒生病,半年之后就没有任何影响了。
第二次捐献
时间:2014年4月
受者所在地:德国
不让第一次捐献失去意义
能做出第一次的选择不容易,做出第二次就更难了。当得知需要二次捐赠时,杨一林说,他有点犹豫,前后考虑了一个星期。
“每天看着自己那群活泼可爱的学生,我在内心已经有了答案。生命至上,我不能眼睁睁弃她于不顾。如果不继续救她,我的内心会不安和内疚,我的第一次捐献也没有意义了。今后的生活我不想因为失去一次救人的机会而在后悔中度过。”杨一林说,和大人相比,孩子抵抗力、承受力都比较小,能用的药物也有限,没有太多时间来等待和选择。她不到三岁就患病,现在又复发,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度过,她该有属于自己的童年。她今年还不到5岁,以后的路还很长,希望她能够痊愈。
据了解,杨一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后,中华骨髓库将在北京与德国骨髓库进行干细胞交接,后者将连夜搭机启程返德国。
>>声音
母亲:我为儿子感到骄傲
“我为儿子感到骄傲,佩服他的勇气和爱心。”昨天,杨一林的母亲彭大兰在座谈会上说,儿子是自己做了决定才告诉她,她当时很惊讶。但是,她对儿子说,只要你的身体、心理能够承受,我都支持你。“我和儿子一直像朋友一样,很尊重他的想法。我始终认为,他的人生应该由自己做主。”
同事:孩子们都很喜欢他
“对待孩子他一直很有爱心、耐心和细心,不仅孩子们喜欢他,妈妈们也都很喜欢他。”同事洪颍说,希望杨一林能够平安快乐回来,孩子们都等着他。
昨日,同事还带着学生来参加杨一林的欢送仪式。看到杨一林,孩子们就奔了过来,杨一林即刻俯下身把孩子揽在怀里。很多家长也给他发来敬佩的微信,为他“点赞”。
志愿者:他中了“特等奖”
“在群里看到一林二次捐赠的消息我都很惊讶,没想过他中过‘头等奖’后还能再获‘特等奖’。”志愿者刘倩打趣地说,刘倩真心希望一林能为这位远在德国的患儿带去生的希望,让她得以健康成长。
工作人员:爱心改变世界
杨一林的勇气和善举也感动了相关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小刘特别为他作诗一首:“我这样一种真诚,可以超越生命;有这样一种爱心,可以改变世界……”
>>数字
45%
我市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自2003年正式启动以来,目前,全市已登记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资料25000余份,约占全省入库量的45%。
50%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等疾病的有效手段,大部分需要移植的对象主要是白血病患者。我国现有白血病患者400余万人,每年新增都在5万人左右,其中50%以上是青少年和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