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和父母在一起总觉得压抑? 建议:学会自信自立自强

2014-04-01 11:35:52海峡导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618
    青春是快乐的,但青春也充满了烦恼。高一男生小郁(化名)的烦恼是:和父母在一起,自己竟然有一种莫名的压抑。本来应该是血浓于水的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鸿沟?如何解开心结,静心面对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讲述
    看到他们,心情莫名黯淡
    小郁(化名,高一男生)
    我和父母的关系一直就不太好,是因为我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和父母感情不深吗?可身边也有跟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长大的同学,他们为什么不以为然?  妹妹出生不久,妈妈就把我送到了在老家的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很疼我,在他们身边,我一直生活到小学毕业。这期间,父母逢年过节或一有时间就会回老家看我,平时也常挂电话,尽管如此,在感情上我对父母没什么依赖。
    该上中学了,妈妈坚持把我接回厦门,她说老家的教育条件太落后了。虽然我心里不太乐意,但最终还是听从了妈妈的安排。和家人团聚那年,妹妹也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
    刚回厦门那年有些难熬。我想念老家的爷爷奶奶还有小伙伴。还好,我上的这所学校的老师很好,同学们也很有趣,我的心情渐渐变得开朗起来。
    三年过得好像很快,我顺利考上了一所重点高中,并在学校寄宿,身边很多学霸,学习压力大了很多,生活变得有些机械,作业总也做不完。周末从学校回到家里,如果父母都在家,我就习惯躲进房间,妹妹喊我,我才会到客厅里和家人在一块待待。
    妹妹肆无忌惮地在家里笑闹、和父母撒娇,父母对妹妹总是柔声细语,百般宠爱。而他们对我似乎严厉有余,温情不足。单独和父母在一起,我会很压抑,有时看到他们,心情还会莫名黯淡。我像是游离在这个家庭的边缘。
    我很少看电视,也很少上网。虽然父母没有明令禁止,但只要他们在,我看电视或上网就会不自在。平时父母除了问问我的学习外,就是问问钱够不够花,而和父母,我似乎无言以对。

    很羡慕妹妹在父母面前无拘无束,而我做不到,这让我难受。在我和父母之间,好像有一道鸿沟。我该如何克服这种心理障碍,静心面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点评
    爱无亲疏,心有远近
    林瑛(厦门湖滨中学心理教师)
    从四岁到小学毕业,小郁当了八年的留守儿童,有爷爷奶奶的疼爱,父母有时间也会回来探访,平时也挂挂电话关心一下,却依然有了缺憾。小郁说“在感情上,对父母没有什么特别依赖”,是没有依赖,还是不敢依赖?
    父母的温暖和关爱是其他任何亲情也替代不了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安全、信任的基本态度,若长期缺乏同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而其他监护人又替代不了父母正常情况下提供的亲情温暖和关爱,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内向、孤僻、自卑敏感的心理,导致孩子对社会的安全感、信任感缺乏。
    值得庆幸的是,在小郁身上看不到最糟糕的自暴自弃、不求上进、散漫叛逆这样的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的问题,他进了一所好的初中,在良好的环境下,适应了厦门的学习生活,还考上了一所重点高中。但是在字里行间,我们还是能看出一丝自卑、一点孤独,还有小小的敏感和脆弱。
    在外地的父母平常很少与子女沟通,只有在节假期间回家,父母在此期间无法关心教育孩子,因而造成了很多家长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事实上的旁观者,一旦孩子回到身边,出于“补偿”心理的作用,就容易出现管束过严或者过度宠溺两种极端表现。
    小郁的父母,显然是前者,所以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妹妹,可以肆无忌惮地笑闹、撒娇,而身为长子的小郁却做不到。时间,不会改变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却拉开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建议
    要相信父母是爱自己的
    留守儿童缺少最起码的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回到父母身边后,都会面临重建这种沟通的难题,而要解决这个难题,需要孩子、父母乃至社会共同的努力。
    林瑛老师建议:
    孩子:学会自信、自立、自强
    了解父母的心理,相信父母是爱自己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自信,相信自己是值得父母关爱的,父母也必然是爱自己的,他们只是缺乏正确沟通的渠道和方式。作为孩子,要摆正心态,主动与父母沟通,勇敢面对和克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做到自立自强。
    家长:创造氛围,爱要说出来
    不仅要提供物质上的保障,也不能只是严厉管教。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比一般的孩子更加渴求亲情和关爱,他们脆弱又敏感,却又不懂表达,家长要主动沟通,了解孩子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并且要用行动和语言表达出来,让他们能时刻感受到你们的关爱。
    学校:更新理念,提供成长温床
    从小郁的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来,他的压抑,与在高中枯燥、机械和繁重的寄宿生活也有一定的关系。在学校方面,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更新教育理念,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的教育方法,创造和谐、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
    社会:共同关注,持续关怀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关心。同时,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留守儿童回到父母身边,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同样应该有社会的参与,需要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爱心的义工、辅导员来加速孩子与家庭重新融合的过程。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