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秋燥多滋阴润肺
2013-09-09 14:32:14海峡导报admin查看次数:786
入秋以来,不少儿童因全身燥热、干咳少痰、口干咽燥、喉咙疼痛、口腔溃疡等到医院就诊,这些症状都是典型的“秋燥”现象。
台湾中医学博士林坤岳表示,“秋燥”是人体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会导致津液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流失等症状。
秋燥在儿童可表现为鼻塞、口干、阵发性咳嗽甚至发热等一系列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也可以没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仅仅出现咽喉干燥、嘴唇干裂、鼻出血、大便干燥等症状。林博士建议,应对秋燥,家长应注意多给儿童补充水分,多食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杨桃、梨子,浸泡温盐水后榨汁饮用,还有适量多吃百合银耳粥、川贝炖秋梨等。秋燥中当数发热和咳嗽最要命。他特别提示家长:儿童发高烧、咳得厉害只可擦澡、不可洗澡。建议家长通过给患儿酒精擦浴、多饮温开水等帮助退烧。发烧慎用退烧药,退烧药的主要成份布洛芬,使用不当会引起肾脏损害,特别是发高烧伴随呕吐、腹泻等脱水状态引起的肾脏损害更为严重,甚至是不可逆的。往往家长本身不能正确判定宝宝是否处于脱水状态,所以吃这药退烧相当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