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 查看内容

应对酷暑不妨“以热治热”

2013-08-11 09:15:53厦门日报admin查看次数:789
      ■“以热治热”即适当运动发汗,吃热饭,喝热茶,穿“热衣”,洗热水澡,泡热水脚。

      ■加强耐热锻炼能提高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和热适应能力,可有效防止中暑和其他热症发生。

      ■“热养生”并非人人皆宜,身体强壮的阳盛体质者“热养生”很可能“火上添油”。
      今天是“立秋”第五天,但厦门没有丝毫“秋”的味道,按照以往的经验,厦门真正的高温天气才刚刚开始。如何应对这来势汹汹的“秋老虎”?据记者了解,大多厦门居民采用的是“以凉抗热”的方式,即躲进空调房里、吃冰镇食品、喝冷饮、洗冷水澡、睡凉席等。但中医专家提醒,“以凉抗热”并非是最适宜的抗热方式,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中医专家建议,应对高温天气,不妨采取“以热治热”的“热养生”方式,即适当运动发汗,吃热饭,喝热茶,穿“热衣”,洗热水澡,泡热水脚。因为加强耐热锻炼,不但能提高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和热适应能力,增强体质,还可有效地防止中暑和其他热症发生。
      小贴士
      这些热养生方法
      不妨试试
      吃热饭热菜 一方面,高温天气细菌容易滋生,高温消毒后的热饭热菜可防止腹泻腹痛等肠胃病;另一方面,从中医角度上讲,春夏人身体的阳气外发到体表,体内的脏器出现虚寒现象,夏季吃“热”可以逼寒气,养阳气。
      饮温热茶水 夏季可使汗腺舒张排汗,散发体内热量,从而降低体温,有助消暑。茶叶中还含有丰富的钾,有助纠正倦怠无力和食欲减退。对热性体质的人来说,可以饮用绿茶,或者空腹饮半发酵的乌龙茶;对脾胃阳虚的人来说,最好喝红茶,如熟普洱,或少量半发酵的铁观音或乌龙茶。喝茶最好是在饭后半小时,这样利于降血脂。
      洗热水澡 可能会一时感觉热,但稍微休息一会儿后就会感到凉意和舒适。热水澡能使全身肌肉组织得到放松,还可起到一定的镇静、止痒、止痛、抗过敏等作用。
      热水泡脚 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泡脚可以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尿的作用。
      穿“热衣” 黑色衣服比白色衣服吸热多,但吸收的热量可以成为衣服内形成对流的动力,衣服内的空气对流,可将皮肤表面的汗液和部分热量带走消散,人体自然就会感觉凉爽。深黑色衣服应做得宽松一些,这样可以使“对流”加强,衣服的凉爽程度也增加。
      观点
      依赖空调易中“阴暑” 适当出汗可散热排毒
      厦门市中医院保健部主任翁丽丽说,长时间待在低温的空调房来减少排汗,这实际上是违背养生规律的。在低温环境下,人体的毛孔闭合,热量积累在身体中不能散发,身体对外界高温的反应变得迟钝,如果突然出现在高温环境中,很难迅速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这样就容易中暑。此外,如果我们先在高温烈日的环境下待过一段时间,突然进入空调房,身体由热急速进入冷的环境,也容易中暑,这就是我们俗称的中“阴暑”,即“空调病”。夏季适当地多出点汗,这是人体为了调节体温而做出的一种本能生理活动,汗水会将体内的热量散发出来,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另外,出汗还能促进体内垃圾毒素的排泄,有排毒的功效。
      不过,翁丽丽提醒,出汗可以帮助人体散热,但出汗过多,体内液体过少,会出现电解质紊乱,因此在使用发汗的方式来散热时,要注意补充体液。
      提醒
     “以热治热”因人而异 阳盛者不宜“热养生”
      翁丽丽认为,“以热治热”的方式与中医强调的“顺应自然”、“天人相应”的养生理念相符,但“热养生”并非人人皆宜。翁丽丽提醒市民,用热水泡脚、洗热水澡、喝热茶、泡温泉等做法,确实有助发汗,使体内的暑热、湿浊得以及时排出,对于体内寒湿过重和局部血循环不畅的人群,更有助于促进代谢。但对于通过食疗来补阳气,像吃参炖鸡汤或是涮火锅、吃辛辣食物之类的做法,偶尔为之问题不大,但不能作为常规的养生手段,更不值得普遍提倡。
      从体质上来看,身体强壮的阳盛体质者动辄一身汗,本来就喜凉怕热,忌食辛辣之物,如果大热天还大肆吃姜,以参炖鸡汤、涮火锅补阳气,很可能“火上添油”,不但无助消暑,还使其体内阳气亢旺、心烦易怒。相反,此类人热天适当吃点凉食洗洗凉水澡,问题并不大。但身体较弱、喜暖怕凉的阳虚体质者来说,三伏天则可适当吃点温补的食物以壮体内阳气。
      另外,有基础病的人群夏季“热养生”更应结合具体病情把握好“热度”。比如,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夏天通过洗热水澡或用热水泡脚虽有助促进血液循环,但“热度”的把握尤为重要,建议水温一般控制在30℃左右,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若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应马上停止;另外,这类人饮食养生上也不宜过“热”,进口食物应以温热为宜,所选食材性味也不宜过于温补,以免影响病情。
      建议
      饮食热辣不宜 运动发汗更可取
      翁丽丽说,夏天大部分人体内阳气还是相对其他三个季节较旺,体质更偏热,饮食太过温补辛辣,反易加重体内湿热。翁丽丽说,三伏天不少人多吃点姜马上就上火;辣火锅虽然涮得过瘾,但第二天喉咙痛甚至嘴巴溃疡的很常见。因此,结合夏天暑邪和湿浊偏重的特点,适当吃些清热祛湿的食物更利于消暑。
      厦大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黄献忠说,散热,其实运动更可行。他指出,因为怕热,夏天很多人的户外活动明显减少,其实适当运动更利于发汗升阳、增强抵抗力,是最简单有效的“热养生”。
      不过,黄献忠也提醒,夏天运动应特别注意防中暑,莫在烈日下暴晒,最好选择早晨或傍晚进行,以避开高温时段。夏天人体消耗大,应视个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体弱年老者宜散步、打太极拳,年轻人运动量可适当加大,打球、跑步、游泳都行,但一开始运动量莫过大;运动出汗过多时,应及时补水和补充电解质。另外,运动过后大汗淋漓,毛孔大张,即使是身体强壮者也别对着风扇猛吹,更不要立刻进入低温空调房或马上用凉水洗头洗澡,以免湿寒侵入体内。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82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