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让残疾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286名残疾人收辅助器具

2013-08-19 10:05:19厦门日报admin查看次数:783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新轮椅比旧的好坐多了,起码小腿有地方放了,以前那个旧的,小腿都被磨破皮了。”为更好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推进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要求,切实解决我市残疾人最关心、最迫切的需要,日前,市残联理事长曾毓琪带队走进同安五显镇布塘村,为此前开展评估后确定的52名残疾人入户适配安装辅助器具80件。双腿残疾的陈秀文现场坐上了新轮椅,乐得赞不绝口。

  针对残疾人需求“量体裁衣”设计

  20多年前,陈秀文在去卖桔子的路上,不慎从桥上摔下,导致双腿残疾。轮椅是陈秀文赖以生活的代步工具,由于家里生活拮据,老式的旧轮椅她一坐就是好几年。旧轮椅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小腿没地方放,常被刮伤。市残联组织专业人士,针对陈秀文的需求,对普通轮椅进行改造,增添了很多人性化设置。“量体裁衣”的设计,让陈秀文坐起来便利、舒服了很多,连连对市残联竖起大拇指:“设计得真好,比原来的舒服多了。”

  辅助器具服务是残疾人补偿和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残疾人实现有尊严生活的重要途径。80件辅助器具中有座厕椅、坐便椅、轮椅、拄拐等,将大大方便身体不便的残疾人及边远乡村残疾人对辅助器具的需求,让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阵地直接延伸到最基层。发放仪式后,曾毓琪一行还入户慰问布塘村部分困难残疾人,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及靠背架轮椅、四脚拐、一字扶手、助行器等。

  为4500多名残疾人

  提供辅助器具超过5800件

  2011年起,市残联首先在海沧区、翔安区进行了辅助器具入户适配整村推进试点工作。由康复医师、矫形器师、技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适配队伍深入各区残疾人家中了解辅具需求,对残疾人家庭进行现场检测和评估,通过对残疾程度、行走坐卧、居住情况、家庭环境、潜在功能和功能补偿的可行性等指标的评估,制定了个性化的适配方案,形成了一套“需求摸底-入户检测-现场评估-入户配送、安装-及时回访”有成效的工作程序。

  两年来,市残联累计为4500多名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超过5800件,其中免费适配2000余件。今年,市残联党组、理事会决定,在全市4个区6个村(居)继续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入村入居整体推进工程,发挥市残联辅具适配中心专业技术力量以及辅具流动适配服务车的作用,让我市基层残疾人在家庭就能够享受到辅具专业化服务。

  据了解,上半年,市残联已经对翔安区马巷镇琼头村、集美区杏林街道杏林社区、同安区五显镇布塘村及莲花镇西坑村、海沧区海沧镇锦里村和贞庵村的286名残疾人实施个性化辅具适配评估。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15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