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春天的躁狂抑郁情绪
舞出春天的好心情 晚报拍客 煮河豚摄
门诊见闻:
患者①:35岁,女,大型企业的高管人员。 一向性格开朗,一个月前陈女士开始变得比较沉默少语,不爱与人接触,睡眠也明显减少,有时会发呆,情绪不稳,总觉得生活没什么意思,工作也应付得力不从心。
诊断:抑郁症,住院一周,需要药物和心理治疗。
患者②: 70多岁,男,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变得像年轻人一样精力旺盛。情绪明显比以前高涨,总是自信满满,对人也主动热情,见面了就聊个没完,起床也特别早。
诊断:“躁狂发作”,是与抑郁相反的另一种较极端的情绪状态。通常包括没什么开心事,心情也特别好;说话滔滔不绝;喜欢凑热闹,爱表现;空前自信,爱吹牛说大话;精力充沛,有使不完的劲儿等。还有的躁狂患者表现为兴奋,但爱发脾气,点火就着。
厦门市仙岳医院心理科主任刘发荣说,坐专家门诊的他平时每天接诊20多个病人,近段时间门诊量有时超过30人次,其中大多数是抑郁症患者,这种情况要持续到5月底。超过一半的精神病患者,初次发病都在春天,其中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的比例很高。
春风扰人乱纷纷
春天阴霾天气多、阴雨连绵不断,阴晴不定、冷热频繁交替,加上人体内神经细胞在春天比较活跃,大脑对外界刺激也较敏感,容易影响人们的情绪稳定。
也有研究表明,春风极易产生的次声波能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使人头痛、恶心、烦躁,还会使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大大减少,人体血液中分泌大量的血清素,让人感到紧张、压抑、疲劳,导致精神失常。而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在这种季节疲于调节,因此易引起大脑松果体等分泌激素以及神经功能方面紊乱,从而出现失眠等症状,引发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突然沉默需关注
春季要多关注那些“突然沉默”了的、原本就患有抑郁症的、孕产妇等一类人的情绪变化。另外,很多正常人因受外界社会心理因素刺激,也易在春季患上精神疾病,如春季找工作不顺利者、恋爱婚姻出现裂痕者等。
严重睡眠障碍需注意
精神疾病一般在两三年内最容易复发,因此要定期到医院复诊。病患复发前都会有一些和平时不大一样的表现:目光呆滞、对人不理会、表情不自然、情绪不稳定、行为怪异、难以应付工作或学习、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服药、失眠等。
从某种程度上说,睡眠障碍特别是失眠,是精神病复发的晴雨表,严重的睡眠障碍通常是精神疾病复发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