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艾滋检测报告,竟成了惯犯的“护身符”

2013-03-19 10:53:13海峡导报admin查看次数:993

屡次盗窃都因患艾滋病被释放 福建尚无专门羁押此类嫌疑犯场所

▲报告单显示:CD4指标数是137

      HIV(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检测报告,竟成了犯罪嫌疑人的“护身符”,屡次作案被抓,但都被警方释放。

      昨天,漳州市公安局台商区分局向导报记者通报一起盗窃案,犯罪嫌疑人王某再次因此逃过处罚。

      导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福建省还没有一个专门羁押患有艾滋病嫌疑犯的场所,导致这类犯罪嫌疑人被抓后,警方无从处置,只能释放。

      路见不平 华侨投书漳州市委书记

      1月12日,漳州籍旅美华侨王先生在漳州往厦门的专线客车上,目睹一名乘客被盗,但车上其他乘客,无人站出来。

      1月26日,王先生向漳州市委书记陈冬写了封信,把他看到的情况进行了描述。

      这封信,引起了陈冬的高度重视。陈冬立即作出重要批示。漳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林明良也作了指示,由市公安局副局长肖进才亲自挂帅,抽调刑侦、技侦支队警力,对漳州台商投资区(以下简称台商区)公安分局专案组进行指导。

      3月13日、14日,专案组分别在台商区角美镇上房村一出租房和正在车上伺机作案的现场,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孔某车 (男,23岁,贵州籍)、杨某才(男,47岁,贵州籍)、杨某志(男,40岁,贵州籍)、王某(男,54岁,重庆人)等7人,并搜获一批作案工具和赃物。

      十分无奈 警方放了“艾滋嫌犯”

      昨天上午,漳州市公安局台商区分局向导报记者介绍了该案情。

      目前,该盗窃团伙成员,大部分被警方拘留,只有王某被释放。

      为何王某会被放呢?分局刑侦大队3中队的蔡警官表示:这是无奈的选择。

      “王某是名艾滋病患者。”蔡警官说,当时在客车上抓捕王某时,王某就跳出来,要咬民警,“当时民警并不知道王某是艾滋病患者,幸亏没有被他咬到。等我们抓住他后,王某就说他是艾滋病患者,我们从他身上搜到了一份HIV抗体确证检测报告单。”

      蔡警官说,这份HIV抗体确证检测报告单,是厦门市疾控中心出具的,“报告单上显示,王某的HIV-1抗体阳性”。

      导报记者注意到,报告单上CD4的指标数是137。据175医院感染科主治医生苏亚勇介绍,该数据如果低于400,就说明检测对象已经不是单纯的艾滋病感染者,而是艾滋病患者了。

      为了防止王某再伤人,民警给王某戴上了摩托车头盔。

      “随后,我们就对王某抽血样,并送往漳州市疾控中心进行化验,目前化验报告还没有出来。考虑到王某的病情,我们根据相关法律,只好将其释放了。”蔡警官说。

      劣迹斑斑 多次作案被抓获

      这一次,王某并不是第一次作案被抓。蔡警官介绍,他们通过公安系统网络,发现王某之前曾屡次犯案。

      2009年12月份,王某伙同其他犯罪嫌疑人在厦漳专线盗窃时,被厦门东孚派出所抓获;

      2010年、2011年3月份等,王某盗窃并伤人,多次被厦门警方抓获,“但之后都因为他是艾滋病患者,被警方释放了”。

      “之前几次作案,王某都曾伤人。这次我们抓获他时,在他身上搜到一把30公分长的刀。”蔡警官说,2010年,王某在厦漳客车上盗窃时,被当事人发现,“当时王某就掏出了身上携带的刀具,将当事人刺伤。2011年那起也是,两名当事人发现王某盗窃后进行制止,也被王某用刀砍伤。”

      蔡警官说,由于看守所无法接收身患艾滋病的犯罪嫌疑人,他们只好将王某释放了,“如果将王某关押在看守所里,怕他会咬其他犯人,我们也没办法”。

      昨日下午,导报记者从厦门警方处得到证实,王某从2009年至2011年期间,曾4次因盗窃伤人,被警方抓获,但都因为他是艾滋病患者,又被警方释放。

      非常期待 有个统一羁押场所

      万一被艾滋病患者咬到,会传染吗?

      175医院感染科主治医生苏亚勇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3种,分别是血液、体液传播;性爱传播;母婴传播。“被艾滋病患者咬到,感染的几率是很大的,被咬到后,皮肤的黏膜遭到破坏,伤口就容易被艾滋病患者的口腔唾液感染。因此,对于这样的犯罪嫌疑人要进行隔离”。

      对于身患艾滋病的犯罪嫌疑人,应该如何处理呢?昨日下午,漳州市疾控中心主任蔡冒荣说,应该进行强制治疗,“首先要抽血化验,确认其是否是艾滋病患者,如果确诊是艾滋病患者,就要送到漳州市朝阳医院强制治疗”。

      对此,漳州市公安局局长林明良说,目前福建省还没有统一羁押感染艾滋病毒犯人的场所,导致这些特殊群体钻法律空子,成了惯犯,“我们也向上级建议了3年,要有一个指定地点关押这种嫌犯,但到现在还没有结果”……

      记者手记

      “拆弹”要趁早

      身患艾滋病,是不幸的,我们都应该同情。但把艾滋病作为“免死牌”,肆无忌惮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这必须得到制止。

      一次次作案,一次次被抓,又一次次被释放,警方也拿他没办法,因为没有专门的羁押场所。这也让王某,成了一颗“流弹”。

      林明良局长说,此类问题已经反映了很多年,但到现在也没有结果。

      没有结果的结果,让市民产生疑惑:下次再遇到偷盗行为,要不要插手呢?这个窃贼是不是艾滋病患者呢?

      既然有这样的人存在,相关部门就应该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而不是消极放任。

      “拆弹”趁早,勿拖!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94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