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医生:神秘的幕后英雄
本报记者 楚燕 实习生 彭祯婍
通讯员 高树灼
麻醉医生,在大多数人眼里,他们不过就是打打麻醉针而已。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手术室紧闭的大门内有什么不为人所知的故事?
记者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了解到,和其他科室拥有开放式办公室不同,麻醉手术科的办公室、员工休息室都“藏”了起来,整个办公区域呈一个半限制区域,而他们工作的手术室则是全封闭区域,这使得他们的工作多了一些神秘色彩。许多患者不知道,“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每一个手术的成功都离不开麻醉医生的帮助。他们身边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他们是隐藏在幕后的英雄,默默地点燃患者的生命之光。
并非一针了事
是无影灯下的生命守护神
麻醉手术科的医生到底是做什么的呢?想必很多人都难说出个一二来。 “很多患者以为我们就只是打一针麻醉就完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手术科主任刘风表示。
别说患者不理解麻醉医生,甚至其他科室的医生也不一定能理解,“有的医生认为我们这个工作很好干。其实并没那么简单。”
“患者把命交到我们手中,我们的压力很大。由于我们接到的患者各种年龄、各种类型的都有,我们需要熟悉每一个患者的身体状况,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麻醉方式,配制不同的麻醉药品。”刘主任说道。
据了解,由于每一个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同,麻醉医生需针对每一个患者细心配置药品,稍有不慎,患者就有可能醒不过来了。所以,麻醉手术科的医生在患者上手术台前都要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在手术的前一天晚上做出详细的评估。刘主任解释道:“我们需要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过敏史等等,比如对哪些药物过敏。虽然手术麻醉过程不会用到那药物,但是药与药之间会有相关性,如果患者对某类药物过敏,那麻醉医生就要在手术时避免使用与这类过敏药物有相关性的麻醉药物。”
手术当天,麻醉医生不但要进行麻醉技术的操作,还要利用先进的仪器随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心跳、呼吸、血压及组织氧合等重要指标的变化,要及时发现手术、麻醉或患者原有疾病可能对患者生命产生的威胁,及早采取各种应对措施,维持病人生命体征稳定,保证病人安全,为手术医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外科手术医生手术过后,麻醉手术科的医生护士还需要帮患者恢复意识,对患者的身体状态进行再调整。“然而,很少人会了解到我们的压力和努力。因此,很少有人会对我们表示感谢,即使跟我们说谢谢也多是外科医生提醒的。”
工作压力大
失眠和神经衰弱成为职业病
就像麻醉手术科冯宇峰医生说的,麻醉手术科的工作特点是被动的,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也谈不上什么补休。麻醉手术科工作人员24小时待命,只要患者需要手术,麻醉手术科的医护人员就得随叫随到,中午也没有休息。
据刘主任介绍,去年第一医院手术麻醉量达1.8万余例,比前年高出了3000余例,而麻醉手术科医务人员的增加跟不上手术量的增加,现在他们恨不得一个人分成两个人用,每天忙得团团转。
“我们上厕所、吃饭、喝水都像冲锋打仗似的,不少医生护士因此患上了胃病。”冯医生告诉记者,科室里最快的“牛人”在一两分钟内就能搞定一顿饭,“我们才刚掀开饭盒,他就吃完了。”
除了胃病,失眠和神经衰弱也成了麻醉手术科医护人员的常见病。由于工作需要,麻醉手术科的医务人员得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电话响一下就得马上醒来,神经始终紧绷着。有的医生晚上值班,一个晚上就参与了13次手术,丝毫没有休息时间,连值班室的床都没碰着。
“时间就是生命,只要有紧急抢救任务,在手术医生来之前我们就要以最短的时间把相应的工作准备好,长期高度紧张就招来了失眠和神经衰弱。”刘主任表示。
与家人聚少离多
希望患者能平等对待
医院虽然鼓励大家休假,但是麻醉手术科的医生护士忙到几乎没有机会休假。别说休假,就是正常的家人团聚也成了奢侈的享受。
洪甲庚和他的妻子都是麻醉医生。洪医生说,夫妻两人一周能一起吃上两次饭就算不错了,5个月大的孩子干脆完全交给老人照顾。可是,在很多人眼中,手术台上主宰一切的是主刀的外科医生,他们凭着精湛的医术用手术刀救死扶伤,谁又知晓,这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的麻醉医生们也是无影灯下的守护神。因此,麻醉医生在工作时常常遭受的是患者的漠视。
洪医生晚上6点多术前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但是有患者根本不当回事。“他翘着腿吃着饭,我一边在问,他一边‘嗯嗯’,根本就爱理不理。”洪医生说:“患者觉得不就是打一针麻醉针嘛,哪里需要问这么多。”
洪医生还表示,很多患者称呼他们为麻醉师,但按摩师也是“师”,理发师也是“师”,他们更愿意听到的是“麻醉医生”。刘医生说:“我们并不要求患者的感谢,甚至不要求尊重,我们要求的是平等,在我们给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时,也希望患者能平等对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