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儒医博导履新 亲民为民第一

2012-03-03 10:13:29厦门晚报admin查看次数:696

■杨叔禹在给病人号脉。

   近日,厦大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杨叔禹接受市人大常委会的任命,出任市卫生局局长。这是他带领所在医院取得骄人成绩后的华丽转身。

   他也是这批新任命的24名局长中唯一的博士生导师、教授。

   接到任命状的当天,杨叔禹说,他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淳朴仁厚的儒医之风,“只有这样,才能跟一线医务人员以及患者保持紧密的联系,倾听他们的真实心声”。

   【人物名片】

   好医生和好带头人

   杨叔禹,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中国医师奖”、“中国医院优秀院长”获得者。

   现任厦门市卫生局局长,厦门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厦门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

   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等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是厦门市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厦门市代谢性疾病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平台”建设的负责人。已发表SCI等科研论文56篇,出版专著7部,获省部级科技奖4项,不久前还荣获2011年厦门市科技重大贡献奖。

   学科建设飞速发展
   品牌服务延伸岛外

   杨叔禹是1996年来到厦门工作的,历任原厦门第一门诊部主任、市中医院院长、市卫生局副局长和第一医院院长,职位在医疗机构、行政管理单位多次转换。

   2005年7月,杨叔禹就任第一医院院长。当时恰逢医院处于转型阶段,医疗竞争激烈,加上几件医疗纠纷的影响,一些医务人员情绪波动,人才流失。

   杨叔禹上任后,强调医院学科建设、医教研全面发展。他认为,医院不能仅停留在过去单纯倚重临床的层面。7年来,医院新增了泌尿中心、脑科中心、闽南PET中心、福建省新生儿救护厦门分中心4个医学中心,新成立了重症医学科、糖尿病科、生殖医学科、介入科等一批重点和优势科室。

   2008年5月,厦门长庚医院开业,厦门的医疗市场重新布局。杨叔禹意识到,新一轮竞争开始了,公立医院必须“居安思危”,第一医院作为厦门综合实力最强、名医荟萃的三级甲等医院,要在服务、管理和品牌塑造等方面痛下功夫、再上新台阶。为了吸引更多的病人、扩大影响力,他做了一个大胆决策:托管翔安同民医院,对杏林分院进行一体化管理,借由医院集群,第一医院的网络延伸至岛外,让优质的医疗资源服务更多的百姓。

   引才育才两者并重
   增医务人员归属感

   在培养人才上,杨叔禹坚持“引才育才两者并重”。筑巢引凤的同时,他很注重培养本土人才。他鼓励在职医生攻读更高学位,并在费用上给予一定支持。他说,本土人才见效快,对医院的情况更为熟知,也更能适应当地“水土”。这一政策让许多员工感动,坚定了他们为医院奉献的信念和归属感。

   为给医学人才创造出国进修的机会,经过多方争取,第一医院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新加坡中央医院建立海外人才培训基地。目前,医院每年都会选送4名学科带头人或后备人才到美国,进行半年或一年的学者访问;每年派几十位管理骨干前往新加坡中央医院学习医院管理。

   优化流程搞全预约
   门急诊量屡创新高

   2005年刚上任第一医院院长时,医院门前道路狭小,门诊空间拥堵,就诊环节不顺畅,年门急诊量在150万人次左右。

   这几年来,通过门诊流程的优化,门诊道路的拓宽,在全国率先开展全预约等措施,目前第一医院院本部日接诊量八九千人次,秩序却比以前好多了,市民就医难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2011年,第一医院年门急诊量创下全省最高的433.1万人次,比2005年的150万人次上升了187.8%;出院病人数达7.62万人,比2005年的3.75万人增加了一倍多;平均住院天数从12.67天/人下降至10.44天/人。

   对这一串让同行羡慕的数据,杨叔禹强调:“这是全院医务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同仁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高树灼

   【侧记】

   给来访者倒水
   发短信代替批评

   杨叔禹印象:耐心、谦虚、亲和,没有“领导派头”

   杨叔禹就任第一医院院长期间,管理上不乏创新之举,比如2010年率先在全国开展“全预约”服务,开展首席质控师制度严控医疗各个环节质量等。但对这些成绩,杨叔禹并无兴趣多谈,“我们虽然做了一点事情,但还有很多遗憾”。

   杨叔禹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位具有实干精神的学者,温文尔雅却又冷静利落。对来访者,他会起身亲自倒水,很客气地说“你好、谢谢”。他耐心、谦虚,没有丝毫“领导派头”。他讨厌摆架子,不论谁有事找他,他都不会推辞。

   杨叔禹待人礼貌亲和,对待员工也非常体贴。有一次,一位老专家向他反映:外科有一名小伙子穿拖鞋上班,形象不雅,应该批评。杨叔禹没有直接批评,而是给全院员工发了一条温馨短信,提醒大家在避暑降温的同时注意仪表。第二天,医院就没有人穿拖鞋上班了。

   他和员工打成一片,对此,他说:“心里想着员工和医院,不刻意摆架子,我想这是员工愿意和我亲近、交朋友的原因。我知道自己并不拥有那种叫做人格魅力的东西,但它的确很重要。我给大部分人的印象是比较有亲和力,虽然有些时候我也会顶不住压力,有急躁情绪,这是个人修养不够,但是大家都会包容。”

   谈起即将离开的岗位,杨叔禹心里仍觉得有不少留恋和遗憾。他期待能在新的岗位上,多为医务工作者和市民做点实事。

   杨叔禹说,厦门医疗水平应与城市地位相匹配。如何在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医疗技术水平也能快速提升,是厦门卫生系统职工努力的方向。

   他坦言,医学技术的进步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如何让厦门市民能真正在厦就解决急危重病,不必奔走外埠求医,让厦门成为闽西南医学研究、教育的中心,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2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