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校园健康 >> 查看内容

“别人家的孩子”九成孩子“反感”

2011-03-31 14:20:28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1534

    最近在网上,有个“别人家的孩子”很热,一条《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的帖子引发了几万网民的热烈讨论。

    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更热,她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与我们如影随形。“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这样的话经常从家长口中脱口而出,不管自己做得再优秀,总有个“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更优秀。

    采访中,有的孩子说,父母爱提“别人家的孩子”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激励方式;有的孩子说,老提“别人家的孩子”,其实是父母的虚荣心在作怪;还有的孩子说,一听父母提“别人家的孩子”,他就烦,就当没听到……

    说起“别人家的孩子”,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很有感触。一线老师认为,“别人家的孩子”话题,说白一点就是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成长差异性问题。

    现象

“别人家的孩子”在网上蹿红

    “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年级第一。这种生物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这种生物叫做 ‘别人家的孩子’。这种生物考清华,望北大,能考硕士、博士、圣斗士,还能升级黄金、白金和水晶级;他不看星座,不看漫画,看到电脑就想骂娘;这种生物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甚至会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而我们只会吃喝拉撒;这种生物长得好看,写字好看,成绩单也好看,就连他的手指甲都是双眼皮的……这种生物每天只花10块钱都觉得奢侈浪费和犯罪,这就是感动中国2011十大人物之———‘别人家的孩子’!”

    最近,这条叫做《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的帖子在网上很热,帖中所述内容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有网友称之为“别人体”,甚至有网友为此专门开通了“别人家的孩子”的微博。

    调查

九成学生反感“别人家的孩子”

    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初中和高中生。六成学生表示,父母经常会提起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或者拿别人家的孩子刺激他;三成学生表示,父母偶尔会提起;只有一成的学生回复,父母非常少提起别人家的孩子。

    当父母提起“别人家的孩子”,孩子感受如何?在调查中,九成学生表示 “反感”。“很不爽,觉得根本毫无意义。”“可恶啊!”“一笑而过,就当没听到。”……不过,采访中,也有学生表示,“如果父母说的那个孩子真有本事,说的是真人真事,还是会认真对待一下,怎么说都是因为家长对我的期望值比较高。”

    在孩子们眼中,父母“别人家的孩子”的激励方式奏效吗?是让孩子更加奋发还是适得其反吗?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有效果”。一高二学生小林说:“没有影响,对于我而言,我会选择无视。如果父母天天提反复提,只能是适得其反。”

    一高三女生则表示,“当然得不到效果的,不然他们会继续用这招的,所以我当没听到。”不过,也有学生认为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会让自己更加奋发。

家长说这是为了更好激励孩子

    在日常教育女儿的过程中,高三学生家长林女士也偶尔会提起 “别人家的孩子。”在林女士看来,说说“别人家的孩子”再正常不过,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一个参照物可比,提提“别人家的孩子”,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激励孩子,鼓励他奋发,朝着一个更高的目标努力。

    不过,林女士深知“度”的把握。“一定要适可而止,否则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在林女士看来,“别人家的孩子”对不同的孩子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她的儿子从小学习很自觉,她很少提及“别人家的孩子”,因为孩子已经很自觉了,怕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偶尔提及,也会注意场合和时间,往往总会收到“激励”的效果。

    采访中,一位50后家长认为,说“别人家的孩子”是一种谦虚的“习惯”。“哪有家长老夸自己的孩子,说别人家的孩子好,并不是真就是自家的孩子不如人家,是谦虚的一种表现。”也有家长认为,老提“别人家的孩子”,其实是爱子心切,希望孩子各方面都优秀。有时不知道在行动上如何表现,只能言语先行,在言语上让孩子知道父母的一番“良苦用心”。

    讨论

“别人家的孩子”要因材施教

    看到这条帖子,厦大计统系大四学生小陈的第一感觉是“好玩”。“父母肯定是经常说别人家的孩子,我妈口中都是别人家的好。”在小陈看来,父母老提 “别人家的孩子”,其实是父母虚荣的一种表现。很多父母自己比不过人家,就拿孩子比,已然以孩子来满足自己虚荣心。

    “我特别讨厌家长讲别人家的孩子,很多家长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才使用这种方法的。”厦大大一女生小林说,现今不仅仅是家长讲 “别人家的孩子”,孩子们也开始讲 “别人家的家长”,喜欢比父母“拼爹”,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虚荣心在作怪。

    那么,作为孩子,他们更喜欢哪种鼓励方式呢?就此问题,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高中生。“正常的鼓励就好,不用拔高表扬,也不用故意激将。”“比较平等的交流吧,其实父母的心思,孩子都懂的。”“多多鼓励,说我点好话。”

    采访中,也有学生认为“跟别人家小孩比较也是挺好的方式”,但父母要注意用来刺激孩子的东西是事实而不是虚构的,且要适可而止,不要天天都用。也有学生认为,使用“别人家的孩子”要因材施教,对于那些有上进心、学习自觉的学生来说,“别人家的孩子”相当于给他设定一个目标或者参照物;对于那些调皮捣蛋、比较逆反的孩子来说,滥用“别人家的孩子”只能适得其反。

正确看待孩子成长的差异性

    湖明小学语文老师杜文斌认为,“别人家的孩子”话题的本质,其实是家长的儿童观问题,说白一点就是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成长差异性。

    “其实没得比,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每个孩子的唯一性。”杜文斌说,他很欣赏这样一种儿童观: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饱含生命力的种子,我们大人要做的是激活这些种子,给予种子以合适的土壤、阳光及养分,让他们自由地成长。

    杜文斌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父母的身心不能与孩子立足于一个原点上,站在孩子那个特定的年龄阶段,父母的经验和知识可能会起负面作用。

    对孩子而言,他们的成长过程具有秩序性,凡事各有所序,有时候大人的要求不是他们做不到,而是他的能力还没有到这个阶段,只有到了下一个阶段才会有长足的发展。对孩子而言,他们长于感受和感悟,短于理性分析。有时候,幼稚与错误也是成长的一部分,这是孩子自然的成长状态。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34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