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健康守护者勇斗死神
中山医院心外科接连完成主动脉夹层手术,难度超过心脏移植
9月26日是世界心脏病日。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人的健康正遭受心脏病的严重威胁。近年来,厦门的心脏病发病率也有增高趋势。攻克复杂危重心脏病、从死神手中夺回患者的生命,是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心脏中心孜孜以求的目标。
人们常说谈虎色变,而当一名心外科医生遇上急性主动脉夹层(也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特别是那种来势凶猛、死亡率极高的Debakey I型夹层,那也是如遇猛虎,胆战心惊,有些束手无策。但是,也有将“猛虎”成功制服之人。自今年6月25日以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心脏中心心外科在廖崇先主任医师和杨谦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先后为5例复杂的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濒临死亡的患者施行了手术,均取得圆满成功。有业内人士说,这种手术比心脏移植还要难上好几倍,而这些危急关头敢于操刀上手术台的人,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敢摸老虎屁股,实在令人钦佩,他们不愧为心脏健康的守护者。
几分钟之内可致人死亡
主动脉是人体内最粗大的一根动脉管,从心脏的左心室发出,向全身输送血液,它由紧贴在一起的三层组织构成,分别被称作内膜、中层和外膜。所谓主动脉夹层,是由各种病理因素导致主动脉内膜及中层破裂,在血流的冲击下逐渐剥离形成夹层,使主动脉形成“真腔”和“假腔”,血流通过内膜破口进入“假腔”,在两个腔内运行。
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它致死的凶险度超出人的想象,如同江河决堤,一泻千里,抢救成功的机会很小,患者几分钟之内就可能死于急性心包填塞或失血性休克,因此,急性主动脉夹层被称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权威资料显示,如得不到及时诊治,此病24小时内死亡率为33%,48小时内死亡率可达50%,1周内死亡率高达80%,即使住院治疗,仍有很大一部分人死亡。
廖崇先主任医师介绍,主动脉夹层形成的原因很多,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动脉中层囊性坏死、马凡氏综合症、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外伤及梅毒等。值得注意的是,80%以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投进一球,小伙胸部剧痛
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是抢救主动脉夹层患者生命的关键。但问题是,此病难以确诊,并且易误诊。
据廖崇先主任医师介绍,主动脉夹层的主要症状是突发性剧烈的胸痛或腰背部疼痛,并伴有血压升高。疼痛从一开始就极为剧烈,呈撕裂样或刀割样,难以忍受,且镇痛药物难以缓解。有的患者还出现呼吸困难、腹部疼痛、头晕、神志模糊、大汗淋漓、晕厥、偏瘫甚至昏迷等症状。由于人们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不足,首诊就能确诊的几率不高,有时还会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颈椎病、急腹症、胃病、肾结石等而延误治疗。“临床中有一部分患者是自己耽误了诊治,或在错误的诊断和治疗中死亡的。”廖崇先说。
大学生小徐今年18岁,身高2米,是一名篮球爱好者。放暑假时,他在家打篮球,当他起跳投进漂亮一球脚刚落地时,还没来得及为自己喝彩,突然感觉胸部剧烈疼痛,直冒冷汗。他大喊“受不了啦”,伙伴们看他脸色煞白,赶忙七手八脚把他送到当地医院。一些人猜测是急性胃肠病,一些人说是肾绞痛。医生见他情况太危急,一时间又无法确诊,劝他赶紧转院。
家人连夜将他送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心脏中心。当天值班的心外科杨谦副主任医师凭经验初步估计是主动脉夹层出了问题,后经急诊超声、CT等一系列检查,确诊为Debakey I 型主动脉夹层。医生马上为其控制血压、止痛,并安排立即手术。当医生切开他的心包时,有大量血液和血块冒出来,再一看,升主动脉已经破裂,幸好有一个血块堵住了破口。经过紧急手术,小徐终于转危为安。
手术比心脏移植还难好几倍
我们都知道,心脏移植手术的难度是极大的,殊不知,主动脉夹层手术的难度更是心脏移植手术的好几倍。
廖崇先形象地将主动脉夹层手术比喻为一场艰苦的战争:大战、苦战、血战、死战。他介绍,最近心外科实施的5例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手术,都是在体外循环下把患者体温降至深低温(17℃左右)、身体血液部分停止循环的情况下,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完成了升主动脉替换、主动脉瓣置换、冠状动脉搭桥、主动脉弓和三分叉覆膜支架人工血管象鼻植入等几项极其复杂的操作,历时十多个小时。除了高难度的吻合、移植、替换等操作技术外,手术中要掌握高超的麻醉技术、体外循环技术、控制血压技术、脑保护、心肾保护、防止大出血技术等,如果任何一项技术水平达不到,患者就会有生命危险。
在心外科医护人员的通力配合下,5例手术均成功闯过了手术关、止血关、心肺脑功能恢复关和术后出血关,患者恢复良好。据了解,这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手术,目前国内仅三四家医院能够单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