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肺结核防治项目获世卫专家称赞
近日,厦门市第一医院杏林分院与市疾控中心联合进行的第七轮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项目,接受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考评。世界卫生组织结核项目委员会专家梅妮评价说,中国是世界上结核病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作为福建省惟一进行此项目的城市,厦门的结核病防治模式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值得其他城市学习。
“我走过中国这么多地方,厦门是做得最好的。”她称赞说,厦门第一医院杏林分院与厦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结核病的防治与后期随访、控制工作配合良好。
管、防、治,结核病防治厦门模式很独特
能获得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肯定,这和第一医院杏林分院与厦门市疾控中心的管、防、治的良好配合是分不开的。
据市疾控中心统计,该项目于2009年10月启动至今年8月31日,我市共发现可疑耐多药患者159例,40多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接受治疗管理。
市疾控中心说,结核病人群在筛查中,一旦确定为耐多药结核病后,享受首次住院免费、后续治疗也免费的优惠政策。患者在出院后,由区疾控中心落实患者到所在社区和乡镇、村,由社区和村督导医生进行督导管理。市疾控中心定期通过电话随访和现场督导,了解患者治疗、管理情况,并向定点医院和督导点反馈。
市第一医院杏林分院肺科主任医师叶志忠介绍,厦门结核病防治项目组每月在市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召开工作例会和专家研讨会,讨论患者诊断和纳入治疗的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加强患者督导管理的落实情况。对治疗满3个月和6个月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
患者纳入治疗后,与市精神卫生中心合作,积极开展耐多药患者的心理辅导工作。每季度都开展一次团体辅导,定期开展患者心理评估。
市疾控中心今年还将在全市铺开结核耐药的监测工作,以获取我市近年来耐药结核病流行现状的基础资料,为我市将来制定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软硬件突出,50名医务工作者均接受过专业培训
叶志忠介绍,市第一医院杏林分院肺科专门设立一层隔离病房给结核病患者治疗使用。50名医务工作者全部都经过专业的结核病专科防治培训。这里有独立的结核病细菌实验室,能对所有痰涂片阳性的患者标本进行药物过敏性实验和菌型鉴定。
实验室定期接受省市有关部门的质量检查和考核。
【相关链接】
身上带结核病菌未必会发病
叶志忠介绍,有4类人群是结核病高危人群:主要是糖尿病患者、尘肺病患者、长期抽烟或酗酒者、长期服用激素或免疫制剂者,例如红斑狼疮患者。他说,这4类人群因免疫力低下,容易诱发结核病。
叶志忠说,在大众人群中,10个人中就有五六个带结核病菌,身上带有结核病菌不一定会发病,“潜伏的病毒如冬眠的老蛇,一旦免疫力低下,带菌者容易发病。”
据统计,一名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在一年中可以传染12-14名健康人。在这些被传染的人中,约三分之一可能发生肺结核病。把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对健康人群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最佳的方法就是及时发现病人并隔离治疗。
若发现及时95%的患者可彻底治愈
叶志忠说,当家人出现咳嗽、咳痰并伴有午后低热,症状超过2-3周以上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还有在下午、傍晚容易出汗且有发烧迹象的,应及时送医院呼吸病专科检查。一旦确诊或怀疑为肺结核病,必须到指定的结核病专科检查治疗。初次发现的肺结核患者,若发现及时,95%的患者可彻底治愈。
叶志忠强调,居室与工作环境均应注意通风。曾有社区医院的工作人员,患肺结核后,由于工作场所是封闭的,无法通风进行空气对流,最终导致科室内的四五名工作人员均患上肺结核。
如果发现或高度怀疑家人患肺结核,其他人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病人所用的毛巾、碗筷,以及其他生活用品都应煮沸消毒。要做好各个房间的通风换气,有条件的要用紫外线灯消毒。要通知病人的工作单位,做好病人工作场所的物品消毒和通风换气。家人或同事在与病人密切接触时,应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