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招都用上只为让孩子上名校
小学一年级招生报名昨日开始,面对的是本市户籍和政策性照顾对象。报名今日结束。面对非本市户口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申请公办小学的报名则在8月21日、22日。不少情况表明,今年的招生形势依然严峻。
如潮水般涌来的人情关系最令公办学校、“名校”校长们头疼。所以,每年到这个时候,不少小学校长都会悄然消失,夸张点说,连有病也不敢到医院看,就担心医生恰好也有孩子要上学。
小学是义务教育,照理说并不需要大费周章,招生难的难点之一是:僧多粥少,部分迷信“名校”的家长会想出一些非常规的方法,譬如说,把户口挂在亲戚朋友家里,为招生平添了“侦察与反侦察”重任。
家长中流传各种上名校的“秘笈”,其中之一就是离婚。昨天,就有带着孩子报名的家长带上了离婚证。
据说,所谓的离婚是假离婚。昨天,不少小学证实,的确有疑似假离婚者前去给孩子报名。之所以让人怀疑离婚的真伪,是因为这些离婚似乎太蹊跷——丈夫把房产等一卷而走,什么都没留下,妻子竟然毫无怨言,甚至看上去还觉得是一种解脱;其次,妈妈们似乎迫不及待地想与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离婚的消息,不仅捎上离婚证,还为学校解释政策依据。
学校坚信,一些人已经把政策吃透了,想利用教育部门为无房户制定的上学政策。教育部门表示,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为了上所谓的名校而想出这一狠招没有什么意义——现在城区小学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更重要的是,一直以来,我们从不少孩子身上获取的经验是: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来说,遇到一位宽容、耐心的老师,远比学校的名声更重要。
其次,虽然学校一直在盖,但和人口涌进的速度对比,还是不够,特别是岛内。思明区今年就发出片区内生源暴增的预警;湖里区也对外公布:多数学校学额已满,无法接受非本地户籍孩子报名。
从记者走访情况看,还有一个突出问题:不少新购房者带入的不仅是一个孩子。在一所小学,一位新落户的父亲带着两个孩子去报到,一个上一年级,另一个要插班。教育部门估计,随着落户政策的放宽,公办学校的压力还会继续增加。
撇开这些乱麻,昨日的报名因为天真无邪的孩子而让人忍俊不禁。在大同小学,老师考验小朋友看时钟的能力,当时是上午10:30,有个小朋友想了半天说:11点。老师提醒他:还不到11点呢。旁边一个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说:我知道了,是12点!学校表示,面谈只是为了解孩子的大体情况,并非入学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