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5公斤珊瑚鱼近期可别买
近日,我市发生5人食用虎鳗中毒事件,他们两三个小时后陆续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肢端感觉异常、温度感觉倒错等症状。虎鳗是从营平市场购买的。
这是厦门发生的第二起雪卡毒素中毒事件,第一起是在2005年春节,当时引发中毒的鱼是棕点石斑鱼(老虎斑)。
虎鳗属深海珊瑚鱼类。昨日,记者从市卫生监督所了解到,厦门人吃珊瑚鱼已有多年历史,至今为止发生中毒事件两起。
【事件回放】5人中毒 一只猫死亡
中毒者为一家人及他们的两个朋友。7月29日,他们购买了虎鳗,晚餐时在家中自行烹饪食用。出现不适症状后,4人被送医治疗。其中两名食用者的温度感觉倒错明显,在空调房里仍热得出汗。目前,中毒者都已经康复出院。
进食出现不适症状后,他们把吃剩的虎鳗扔进垃圾桶里。后来他们发现,一只猫食用了垃圾桶里的虎鳗,不久后就死了。
【市场调查】市民普遍不知吃虎鳗会中毒
昨天下午,记者走访了江头菜市场。出售虎鳗的商户只有一两家,卖的都是又小又细的虎鳗,重约0.5公斤。商家知道食用大虎鳗类深海珊瑚鱼容易中毒,他们中的一位说:“我不会进大虎鳗,以免出现中毒事件。八市(营平市场)出售大深海鱼较多。”据他们说,超过1.5公斤的大虎鳗,一般要在八市才能买到。
一名女市民疑惑地说:“我在海边长大,知道虎鳗等深海鱼很滋补,中毒事件还是第一次听说。”记者随机采访5名市民,也都说对此不知情。
在海沧一家海鲜酒楼,当记者提出担心吃深海珊瑚鱼会中毒时,一位姓王的工作人员哈哈大笑,说他经营海鲜餐厅8年了,餐厅就是以深海鱼为特色,从来没听过因吃珊瑚鱼而中毒的事情。
【卫生部门】中毒概率很低 国家没有禁售
经厦门市疾控中心检验,此次引发中毒的虎鳗中,雪卡毒素呈阳性。我市卫生部门同时发出通知,建议市民近期不要购买、食用超过1.5公斤深海珊瑚鱼。
市卫生监督所食品卫生监督科科长李启旭说,大部分深海珊瑚鱼没有危险,中毒概率很低。国家没有禁止销售,厦门卫生部门无法对市场发出禁售通知。
【专家提醒】别食用鱼头、鱼皮、内脏与卵
据市卫生监督所食品卫生监督科科长李启旭介绍,预防食用珊瑚鱼中毒的方法有:少进食,尤其是超过1.5公斤重的大海鱼;每次吃少量,避免一餐中全部菜用同一条珊瑚鱼烹制;避免进食珊瑚鱼的头、鱼皮、内脏和卵,因为这些部分含有较多毒素;进食时不要喝酒或吃果仁,此类食物会加剧雪卡毒素中毒的病况;如发现任何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
他同时提醒,各餐饮业经营单位,特别是以经营海鲜为主的酒楼,尽可能不采购较大的深海鱼类,如确实需要加工制作深海鱼类,应该剔除鱼的内脏,以防食物中毒。各海鲜鱼类批发市场的经营者尽可能不要购进珊瑚鱼,确有经销的须做好登记备案工作,详细登记鱼的产地、来源、数量、种类、分销等情况,以便发现问题时能配合相关部门及时追踪处理,控制事态发展。
【原因分析】被污染藻类产生雪卡毒素
常见的含雪卡毒素的珊瑚鱼类,泛指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域的珊瑚礁周围和近海海岸的鱼类,包括红斑、老虎斑、老鼠斑、西星斑、东星斑以及鲈鱼等。雪卡毒素对海鱼本身并无伤害,人们不能从鱼的味道、肉质、气味来辨别是否含雪卡毒素,目前也没有快捷的测试方法。此类毒素多积聚于鱼头、鱼皮、鱼内脏和鱼卵内,不会被高温分解,因此烹煮并不能除去毒素。中毒时间一般为2─10小时,中毒症状主要为呕吐、腹泻、四肢和口唇麻木、关节及肌肉疼痛。
污染海域里的珊瑚礁周围,一种涡鞭毛藻冈比毒甲藻产生了雪卡毒素。虾类吃了海藻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最终在顶级食物链里聚集毒素,人类食用此类深海鱼,极易中毒。毒素主要产生于南北纬35度线之间,集中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加勒比海等海域,全球据估计每年至少有5万人深受其害。在我国,绝大部分此类中毒事件发生在广东和香港。
据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介绍,虎鳗在闽南及台湾俗称钱鳗或薯鳗,是裸胸鳝的一种,营养价值相当高,深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