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总院能做好的手术 杏林分院同样也能

2010-07-08 09:21:07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1842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与总院连接紧密,分院技术与总院越来越接近,越来越多的患者到杏林分院就诊。


      近日,笔者走访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据悉,近几年杏林分院手术水平显著提升,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也有许多成功的手术病例。


      据了解,凭借总院中坚技术力量的支撑,杏林分院的外科一直处于岛外领先位置。2006年2月,早在总院提出全院“一体化”概念时,该院外一科副主任医师李志民就从市第一医院率先来到杏林分院开展工作。


      李志民说,现在总院能做的普通外科手术,杏林分院都能做,相关的急危重病人、疑难手术极少转向岛内总院了。过去,杏林分院外一科平均每天在院的病人也就20名左右,现在平均达40名以上,整整翻了一倍。


      不仅岛外病人乐于就近到杏林分院就医,小部分岛内病人也会选择到杏林分院外科就诊手术。“这里病人不会那么拥挤,安排手术也比较快。”李志民说,接下去科室还将引进肝癌治疗射频仪等高新设备,拓宽科室的治疗范畴,为相应病人提供更适宜的治疗手段。


      李志民同时提出了杏林分院外一科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医务人员不够、患者较多的现状,积极并且谨慎地扩充医护人员的数量;将完善胸外科的力量;外一科在肝病治疗方面将与感染科紧密联合,依托感染科丰富的肝内科治疗经验,尤其在对病人的保肝治疗上,通过“内外勾结”更好地服务病人;扩充医疗设备,分院先进的核磁共振设备即将到位,以后岛外病人不用再去总院进行此项检查。  

 
      杏林分院副院长方耀春说,杏林分院的外一科目前包括肝胆胰脾、胃肠、乳腺、甲状腺以及血管疾病诊疗项目,未来还将引进胸外科和泌尿外科的人才,把外一科建设得更完善。另外,杏林分院已建设好重症监护室,急危重的病人在这里可以得到更好的抢救治疗。

 

■外一科全体工作人员


      【科室简介】杏林分院外一科


      杏林分院外一科是最早与总院一级科室(肝胆胰血管外科)实行一体化管理的科室,外一科主任由知名肝胆胰血管专家李滨兼任,现有床位35张,医师6名,护理人员12名。主要从事普外科及肝胆胰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治,开展甲状腺、乳腺、胃肠、肝胆、小儿外科疾病及部分泌尿外科和胸外科疾病的急诊和择期手术,外聘的杨含维教授擅长胆道镜、胰十二指肠镜、腹腔镜等。


      目前,普外科配备有胆道镜、腹腔镜等设备,已开展肝癌手术(肝叶切除),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断流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癌根治术,胆道结石+胆道镜取石术,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囊肿开窗术,颈总动脉修补等高难度手术。随着科室与总院一级科室进一步融合,普外科诊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病例1  颈总动脉被捅伤,急开“绿色通道”


      一位33岁左右的男子因与人打斗,全身多处刀伤,最严重的是左侧颈总动脉被刀捅伤,血流不止,送至医院时几乎摸不到脉搏。


      按照紧急抢救“绿色通道”,急诊外科直接将病人送入手术室抢救,同时外科一区医师立即赶到手术室。该院外一科副主任李志民在短短10分钟时间内,就搜寻到了左侧颈总动脉的血管两端,发现损伤处颈总动脉仅靠血管后壁勉强相连,立即用细如发丝的血管缝线对血管进行缝合。抢救过程中的输血量达到5000毫升,患者身上的血几乎都换了一遍。


      这是杏林分院有史以来第一例成功抢救颈动脉外伤患者。李志民介绍说,这不仅反映了杏林分院技术力量的提高,也体现了杏林分院急诊“绿色通道”应急体系日臻成熟。近日,该院还成功抢救了一位左侧股动脉刀伤患者。


      病例2  肝癌长在肝脏中央,医生成功切除


      50岁的陈某患肝癌,术后3年又复发。肿瘤直径达到4.5厘米,经过仔细检查和严格评估,病人及家属接受医师的建议,选择了再次手术。


      李志民介绍说,手术次数越多,再次手术的难度越大,在外一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后,病人痊愈出院。


      另悉,近期,杏林分院还成功开展了尾状叶肝癌手术。由于尾状叶处在肝脏中央,又紧贴下腔静脉,术中极易出现大出血造成病人生命危险,手术风险较高,手术难度较大。这也是杏林分院有史以来第一例成功的尾状叶肝癌根治术病例。-


      病例3  结合病人经济条件和病情,个性化治疗


      陈大爷已70岁,肝癌术后3年,肝内多处复发,甲胎蛋白(AFP)指标超出正常人几十倍。陈大爷考虑到自己的年纪较大,不敢接受手术。最后,李志民副主任医师采取B超引导下肿瘤无水酒精注射,同时使用氟脲嘧啶缓释剂,通过穿刺直接使药物置入肿瘤当中。一个月后,陈大爷的甲胎蛋白指标明显下降。


      李志民说,胃肠道肿瘤肝转移的病人也可采用肿瘤穿刺化疗,这一治疗方式可使病人减轻病痛、经济实惠,为不适合手术或者再次动刀的病人找到了更好的出路。他说,在杏林分院接受这种治疗的病例已达30余人次。


      据了解,由于杏林分院的特殊位置,患者一般为本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和来自漳、泉周边地区的人,大部分患者的经济能力有限,李志民将病人的经济条件和病情相结合,形成个性化的癌症最佳治疗方案。


      病例4  乳腺癌术后,病人感觉正常了


      50岁的王女士,被确诊为左乳患有乳腺癌中期,必须接受乳癌根治术。杏林分院为她实施了手术并保留了肋间壁神经。


      据了解,既往乳腺癌根治行腋淋巴结清扫术只强调保留胸长神经、胸背神经以避免术后发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而对单纯感觉的肋间臂神经的保护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术后患者常因肋间臂神经的受损致患侧上臂对应面胸壁等部位麻木、烧灼感、疼痛等感觉异常,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心理健康。


      近年来,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的深入认识以及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对肋间臂神经局部解剖及功能的深入研究,逐渐认识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重要性。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观点,越来越受众多学者的赞同。


      李志民说,对于乳腺癌患者进行根治术后保留肋间壁神经,杏林分院已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外一科将继续与乳腺外科佘宏强主任合作,开展乳腺癌根治术后一期乳房再造手术。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53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