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消化专家齐聚鹭岛“论剑”
【核心提示】
首届“海西消化论坛”于上周六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隆重举行。“海西消化论坛”是厦门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厦门市消化疾病诊治中心在成功举办两届 “厦门消化论坛”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也是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施品牌战略,建设海西名科”的重要举措。
海西消化病专家首次聚首
本届海西消化论坛由江西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浙江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厦门市医学会主办,厦门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承办。与会专家指出,消化系统范围很广,从口腔经胸腔、腹腔一直到肛门,消化系统疾病在内科疾病中所占比例高达2/3,此次论坛将闽粤浙赣海西4省的200多名消化病学同仁凝聚在一起,共同探讨消化系统疾病诊疗科研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动态,这对提高海西消化疾病诊治整体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论坛邀请到我国消化病学领域的头号人物——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新光教授。刘教授在专题讲座中指出,医生要重视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学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自浙江、南昌的顶级专家也就胃癌、重症胰腺炎、胃食管返流等消化系统疾病作了专题讲座。
汕头、温州、赣州、厦门等7个海西城市的三甲医院消化科主任介绍了各自所在城市的消化病学发展现状,大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为今后的长期合作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
共聚焦内镜演示惊艳全场
本次论坛的最大亮点就是消化内镜演示现场直播。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的专家们纷纷走上操作台,演示了共聚焦内镜、内镜下粘膜剥离切除术、超声内镜、胆胰内镜、双气囊小肠镜、食管静脉曲张等内镜诊疗技术。他们的每一步操作都通过影像设备传输到会场,供与会人员现场观摩学习。其中,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任建林教授演示的“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技术”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平红教授演示的“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都让人们大开眼界。
任建林介绍,电子内镜问世以来,已经在消化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光学、视频、计算机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又诞生了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与标准电子内镜相结合的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它不仅具备传统电子内镜的特点,更能同时生成共聚焦图像。做共聚焦内镜检查时,胃肠粘膜可以被放大1000倍,能直接看到细胞核和细胞质等,因此,诊断疾病的精确度非常高。
据悉,共聚焦内镜技术已经应用于结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Barrett食管、幽门螺杆菌及早期胃癌等疾病的诊断。目前,我国仅三家医院在开展此项技术。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海西四省率先引进共聚焦内镜技术,此次现场演示,立即惊艳全场。
专业消化团队彰显实力
作为本届论坛的筹办方,设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厦门市消化疾病诊治中心在消化系统疾病诊疗领域处于本地区领先水平,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培训中心厦门培训基地就设在该中心。
厦门市消化疾病诊治中心每年为闽西南培养数十位消化和消化内镜专科医师,开展了包括双气囊小肠镜、超声内镜、共聚焦内镜、胶囊内镜等高难度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可以实现全消化道无空白检查。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刘新光教授感慨地说,专科医生培训、消化专业队伍建设十分重要,来到厦门,看到中山医院消化疾病诊治技术发展得如此快,水平如此高,他感到非常开心。
任建林主任介绍说,在打造海西医疗品牌的进程中,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形成了强大的专科团队力量:他本人带领的胃病学组的三叶肽和胃粘膜病变与胃癌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陈建民主任医师和胡益群博士率领的消化内科超声学组已在胃肠道病变和胆胰疾病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进行了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省内外同行和患者中获得高度的认同;司丽娟博士和叶震世副主任医师带领消化内科胆胰组,积极倡导开展内镜微创治疗技术,开拓了厦门消化内镜新局面;王琳主任和施华秀博士带领的小肠和功能性胃肠病学组,刘明博士带领的食管组、巴亚斯博士带领的肠病组以及陈立刚博士带领的肝病组其整体实力都处于省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