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医院开展“手卫生”活动 给医务人员洗手定规矩
手卫生,是控制感染的主要措施。今年4月1日发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将于12月1日开始实施。这一《规范》对医务人员洗手定下规矩,它将成为医疗机构开展手卫生管理的重要依据。此前,我国未颁布过任何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法规。
昨天下午,第一医院开展促进“手卫生”活动,医院将增加必要的洗手设施,有计划地开展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的主动性,有效降低感染,从而保证病人安全。
医院感染途径主要是医务人员的手
第一医院感染管理部主任连羡玉介绍,控制医院感染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做好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工作。而造成医院感染的“元凶”,主要是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就是医务人员的手。卫生部的统计表明,每年我国都有约400万人次病人在医院感染,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水平,可降低30%的医院感染率。
连羡玉说,虽然医护人员手部卫生对控制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但我国很多医院对此没有足够重视。按照要求,医生查房时看一个病人就应该洗一下手,但能做到的医生很少。
医务人员之所以忽视手卫生,一方面是因为不断洗手占用实际医疗时间;另一方面,长时间用肥皂等杀菌用品洗手也会损害医务人员的皮肤。
很多医生做不到“一患一洗手”
一名三甲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医院对手卫生比较重视,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每间诊室都设有洗手池,使用专门的抗菌洗手液等等,尽量减少医院内部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但检查每一位病人前后都洗手,很多医生做不到。他说,主要是每天要接诊的病人太多,如果看完一位病人就洗手,每天花在洗手的时间至少一位多小时。但他强调,接触病人特殊部位或易感染的伤口后,医生都会认真洗手,“现在也没有具体的规定要求我们在为每个病人做完检查后都要洗手,因此我们医院也是根据实际需要酌情处理的。”
让人担心的是,医院护工同时看护多个病人,但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没有在为病人铺完床或擦完身后立即洗手的习惯。
明确洗手程序、洗手要求
《规范》要求,医务人员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等情况时都应该洗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采用流动水洗手;医院的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另外,还大力推广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具有作用快速、杀菌效果好、使用方便,可以节约医务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手卫生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可以不受水源、水池、场所等限制,尤其是当医务人员的手没有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就可代替洗手。在缺水地区、洗手池数量少的医疗机构,接诊病人数量多、医务人员特别忙的部门,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具有洗手无可比拟的优势。
《规范》还要求每季度对重点部门的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进行效果监测。
手卫生
手卫生是洗手与手消毒的总称。洗手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手消毒又包括卫生手消毒与外科手消毒。
卫生手消毒是指在手无肉眼可见的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时,采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直到消毒剂干燥,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而外科手消毒则是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液)或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