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抑制出汗不利健康
眼看进入三伏天,某公司客户专员莎莎开始烦恼了:因为爱出汗,后背、腋下常被汗湿,去见客户时总觉得尴尬。日前莎莎致电本报“健康新闻”,询问是否能用市面上常见的止汗露、止汗喷雾来抑制汗液排出。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我市两家医院的皮肤科医生,他们一致认为,生理性的出汗不能过分抑制,即便要用止汗产品,频率也不能太高。
市第二医院皮肤科孔祥明、中山医院皮肤科姜晓勇均表示,天气炎热,人体出汗是正常的生理调节过程,汗液中的主要成分是水、盐和体内代谢出的毒素,因此,出汗不仅能调节体温,还可有效排毒。而相对于中老年人,年轻人因为汗腺发达,新陈代谢能力较强,出汗也会较多。
据称,市面上的化妆品类止汗产品有棒状、走珠、喷雾和粉饼等类型,通常成分为氯化铝或氯化羟铝、酒精及香料等,大多通过抑制皮肤表面细菌、暂时封闭汗腺导管来减少或控制汗液排出。但孔祥明医生强调,这些止汗产品只治标不治本,有的不仅无效,反而会带来副作用。
医生认为,长期或过多、频繁使用止汗产品,人为抑制出汗,会堵塞汗腺导管,导致代谢物不能正常排出,不仅容易引起中暑,皮肤也可能会因为持续遭受刺激而出现汗斑、红肿、瘙痒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引发毛囊炎。
如此看来,生理性出汗是正常的,由于个体机能不同,每个人出汗的量也会有所不同,但皮肤科医生指出,如果在同等环境下全身和局部出汗比别人多很多,就属于多汗症了。全身性多汗应警惕是否患了某些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等,局部如手汗、脚汗等,应在正规医院听从专科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夏天勤沐浴 减少汗臭味
购买止汗产品时,可先在手臂内侧少量试用以防对产品过敏。
为避免过多出汗带来的尴尬,可在有重要会面,或体味重的情况下使用止汗产品,每周使用不要超过2次,平时可外用爽身粉,以保持局部皮肤干燥。
如果出现异常多汗,应去医院就诊以排除甲亢、糖尿病等疾病。
如果腋臭异味过重,可在专科医生建议下通过手术等方式解决。
适当增加洗澡次数,可及时清除毛孔处堆积的汗液和引起体臭的分泌物,缩短汗液在体表的停留时间。
勤换衣物,每天清洗内衣裤和鞋袜,穿棉质或其他吸汗、透气性好的衣物,可使排出的汗液有一大部分散发或被衣物吸收,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饮食要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或热饮,多滋阴清热,减少汗腺排泄的负担。